绍兴市文物有限公司
店龄9年262天总访问量12921、今天1
12345678
风景图片图片展示图片展示
绍兴文物--绍兴的镇城之宝
发布时间:2015-04-06 14:23点击率:942我要分享

 


绍兴文物--绍兴的镇城之宝

越国青铜剑:
  一九六五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楚墓中出土了一柄越国青铜剑,剑长五十五点六厘米,宽四点六厘米,重八百五十七点四克。剑由铜、锡、铅合铸而成,虽长埋地下二千五百年,出土时刀口仍很锋利,剑身未受腐蚀。剑格两面有花纹,嵌以蓝色琉璃,整个剑身满饰菱形暗纹,靠近“格”处,有“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八个鸟篆铭文,剑身插在素漆木鞘内。这足以说明绍兴古代铸剑者的高超工艺。 

此外,不久前,在河南省淮阳县一座楚墓中又出土一柄“越王剑”,据鉴定,也是越国铸造。剑长五十八厘米,宽四点五厘米,造型别致,剑格、剑首均有错银铭文。此剑也由铜、锡合铸而成,双刃锋利,剑脊突出,剑格正面鸟篆铭文为“越王”二字。 

绍兴及其附近地区,历年来也陆续出土若干于越(越的古称)的青铜剑。一九五九年,在绍兴的西施山,出土越国文物一百多年,青铜剑就是其中重要出土文物。

至于越国铸造的剑为何在楚墓中出土,经史家考查,这是由于越国战胜吴国之后,进兵中原,后来被楚国征服,这些剑因此成了楚国的战利品,这些古剑今日出土之地正是当时楚国的地盘。 

 
会稽刻石:
   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从故都咸阳出发,拥着千乘万骑,向江南作第五次巡游。他到云梦、上九嶷山、过湖南、渡长江、东下会稽,祭了大禹陵,登上天柱峰(位于今绍兴城南四十余里)。

秦始皇登峰,东瞻浩瀚大海,西眺巍峨的鹅鼻山,南望弯弯曲曲的兰渚江,北观明镜般的湖面和水乡泽国。这位封建君王为了宣扬他统一中国的功业,就命左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将此碑石竖于会稽鹅鼻山山顶(故鹅鼻山又名刻石山),这就是闻名的《会稽刻石》。而天柱峰亦因此而命名为秦望山。 

但到宋以后,刻石就不见了。到元代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炯用旧藏《会稽刻石》拓本摹勒上石,置于郡庠之稽古阁(今绍兴稽山中学内),并在碑石的阴面同时摹刻了另一秦篆《绎山碑》。清康熙年间《会稽刻石》的碑面文字为石工磨去。到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绍兴知府李亨特仍用申屠炯原拓本重刻于原石。 

现这一刻石藏在绍兴文管处,碑石古朴,高八尺七寸,宽四尺四寸,上刻篆书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还有用隶书撰写的题记三行,计六十字。记的是秦王朝统一六国的功业和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 
西王母画像铜镜:

 
   上述铜镜背面的画面,描述的是《穆天子传》中所载“周穆
 
王好神仙,觞西王母于瑶池上”的古老传说。 
 
 
   几十年来,绍兴出土了大量的神兽镜和若干画像镜(神兽镜
 
和画像镜都是铜镜的种类)。这些铜镜镜背铭文与纹饰题材多种
 
多样,所铸人物、花鸟、走兽等形象极为生动,工艺相当精湛。
 
古铜镜,它不仅是生活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艺品,对出土铜镜
 
的研究,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及其经济、政治与思想意识的一些
 
状况。绍兴出土的精致的古铜镜,曾经引起国外学术界的注意,
 
 
  日本人梅原末治编的《绍兴古镜聚英》一书中,就谈到绍兴出土铜 镜传到日本的事
东汉建初买地摩崖刻石:
  东汉建初买地摩崖刻石,又名大吉碑,在绍兴城东南四十里富盛镇的跳山东坡上,刻于东汉建初元年(公元七六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绍兴、也是浙江省现存的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

刻石高三米,长二点三米,共刻二十二字,隶书。布局为上下两列,上列一行为题额,直刻“大吉”二字;下列五行,每行四字,即“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值)三万钱。” 

据清代著名金石家阮元考证。它是当时买地的券文。字体是 
东汉初期的隶书,方正浑厚,很少波磔。对研究汉隶的发展以及东汉的经济,很有参考价值。 

据传,刻石发现于清代道光三年(公元一八二三年)。当时,山阴金石家杜煦、杜春生兄弟到跳山寻觅先世葬地,偶然在一满布苔藓的山石旁小憩,当地乡民告诉他们“有字在石上。”杜氏兄弟即剔去苔藓,果然见到这块石刻。那时,浙江按察使吴荣光(字荷屋)爱好搜罗古刻,常为浙江没有找到汉代刻石而遗憾。一天偶然见到这块刻石的拓本,十分赏识,就偕同赵魏、陆耀等人专程到绍兴观看。并手书题记,勒石其旁。曰:“后一千七百四十八年道光癸未南海吴荣光偕仁和赵魏武进陆耀山阴杜煦杜春生获石同观。”

从此,这块埋没荒山一千多年的刻石轰动一时,许多人“争先快睹,求取几无虚日”。 

这块刻石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建初买地摩崖刻石”,并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瓷谷仓:
  早在一九三五年前后,绍兴县境内的九岩、迪埠、项里、河塔等处,
就发现在三国孙吴时代(公元三世纪)的墓葬中,有不少的瓶、壶、碗、盘等青瓷器,其中最突出的是青瓷的谷仓模型。


青瓷的谷仓模型,是墓葬吕的一种,这件青瓷谷仓,高四十七厘米,腹径三○厘米。仓身雕贴许多人物、龙鱼、飞鸟。仓的一侧有许多文字记载,额文作“永安三年”四字,永安是吴主孙休的年号,下面刻有“富且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亿万岁见未央”等字样,分列四行。从这一块小小的记载上,已明确地指出,这座谷仓制作于公元二六○年。仓口和仓门都有守卫门犬的形象,仓口那条门犬,口衔一雀。谷仓的上部雕有乐伎多人,各持不同乐器。这谷仓上的人物、鱼龙、走兽,形象生动逼真。 

这件三国孙吴时制作的谷仓,全身青釉的釉色已显现为较深的绿色,施釉也较厚,已离开了早期釉薄而作淡绿带黄色的阶段,这说明在烧制的技巧上已迈进了一大步。 
太平天国壁画:
照片暂无,

请原谅!!
   一八六一——一八六三年太平军进驻绍兴期间,在绍兴绘制了许多壁画 ,现 绍兴城内尚存六十余幅,分布在十八处。这些壁画分别以历史故事、水战、陆战、绍兴战时形势、山水、动物等为题材,鲜明生动,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美术史、绍兴地方史的宝贵文物。保存得较完好的有李家台门和探花台门等处。 

李家台门的太平天国壁画,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壁画绘在李家的“香火堂前”。东西两边墙上各有大小四壁,大壁高三点六三米,阔二点四三米,绘有凤凰、白象、狮、麒麟等飞禽走兽。壁画线条流畅,风格明朗,所用颜色以墨、朱红、花青为主。堂正中还有六扇大屏门,每扇高三点六
 三米,阔零点八四米,总面积为十八点三平方米,彩绘着一幅威武的巨大蟠龙。这些壁画,至今虽已一百多年,但色泽仍绚丽多彩。 

探花台门的壁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如“赵子龙截江救阿斗”、“张飞独守灞陵桥”、“九江口火烧陈友谅”、“杨六郎辕门斩子”等,所绘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