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App的“滤镜景点”事件闹得非常火热,不少博主在小红书App上传经过精心修饰的景点照片、视频,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结果让人大呼失望,如清新可人的蓝色小木屋其实是一幢破败的房子、芳草如毯的野营胜地就是一个杂草坪……此事之所以成为热点,表面上是契合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宣泄——我们苦“照骗”久矣,深层次则是反映了当下“互联网+旅游”热潮中对于旅游营销的错误认知。
小红书App曝出的“滤镜景点”乱象,其实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很多景点竞相用上“滤镜”以“网红打卡地”自居,感觉哪个景点如果没有披上“网红”外衣,好像就会被网络遗忘,会被市场抛弃。
“滤镜景点”的层出不穷,有一定的现实因素。如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景点为了生存在营销上剑走偏锋。还有就是各地新开发的景点为了尽快推广,不惜过度包装。另外,一些博主和网红利用“滤镜”制造话题博流量,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种种这些,说明在“互联网+旅游”这个大背景下,景点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和互联网不良炒作习气一拍即合。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景点借助网络营销具有见效快、成本低、裂变效应大等优势,是十分必要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手机网民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互联网+旅游”有着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其对于景点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有互联网加持,但借网“炒作”并不能天马行空,也要讲究“度”(尺度)、“时”(时机)、“效”(效果),可惜不少景点只着眼于“效”,迷失在互联网大潮中,急于在网上形成传播效应,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一波流量。
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可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间,急功近利却往往让人作出错误的选择。景点炒成“网红”,成为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固然可以短时间内吸引流量,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炒作其实也是把“双刃剑”。不顾景点实际、景点特色,没有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威力,偏离了“互联网+旅游”所蕴藏的巨大内涵,这样的速成“网红打卡地”无异于饮鸩止渴。
众所周知,“网红”因素在网络中传播速度快,“网黑”传播速度更快,其效应就如钱江潮一样,潮来潮去异常凶猛。无视互联网特性,脱离实际情况的炒作提前透支了景点的活力和信誉,对于景点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这两年,国内多少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最后都“湮没于世”。
旅游市场是一个庞大的蛋糕,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个景点是否能持续发展,说到底还是在于内容和服务,挖掘自身特色,强化自身建设,这才是景点发展的根本。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传播渠道多元的时代,专注于内容和服务的提升,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网红打卡地”。由于这些景点保持头脑清醒,科学认识、运用互联网,这样天然去雕饰的优质“网红打卡地”更能维系持久的热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现在,我市一些景点也开始用“网红”宣传卖点,用“滤镜”吸引眼球,用“流量”招徕客源,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向。绍兴是一个旅游大市,无论老牌景区还是新兴景点、场馆、民宿等,作为旅游业中的一分子,都应正确拥抱“互联网+”,积极做“互联网+旅游”的弄潮儿,可别让“滤镜”把“互联网+旅游”带偏了。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