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浏览-保存到桌面-主站-投稿入口今天是2025年7月10日 
当前位置:绍兴门户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视角 ☉ 赵广才《老教授的教育情怀 ——访宝鸡教育学院退休教授成宗田》

赵广才《老教授的教育情怀 ——访宝鸡教育学院退休教授成宗田》

2021-06-13 22:2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5332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老教授的教育情怀

——访宝鸡教育学院退休教授成宗田


作者:赵广才

1998年7月,我参加教育工作,遇过的同事、同仁、同行、同志甚多,但有一忘年交的良师益友,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很想成为像他那样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宝鸡教育学院退休教授成宗田成老。

修德进业德技双馨的成老

成老今年八十又二,扶风县召公镇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苏轼研究会会员。196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上大三时就发表作品。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中学、中师、高校。他以知识渊博,语言准确、生动而深受广大学子欢迎,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教学之余,他笔耕不辍。1992年创作出版了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风流学士》、散文集《凤凰酒神》。其中赞美凤翔《姑娘的手》一文在省上获奖,并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散文选》,在省广播电台“文学园地”栏配乐插送。出版有《高中考场60分钟作文》,主编并参与撰写《写作技巧百法》一书。发表短篇小说《朝云》《风流太守》等。学术论文有《论散文的起源》《东坡诗的禅线情结》等。2012年出版《周原集》,2018年出版《甘棠集》(上下)。

因文学有缘结识成老

我是千阳人,关心千阳事。2013年7月,当我在网上读到《苏轼盛赞“千阳猪肉至美”》一文,结构巧妙,语言生动,不足千字,趣味盎然。再看作者,“成宗田,宝鸡教育学院教授,著有散文小说集《周原集》”。我便萌生了索要来读的想法。还别说,机会说来真的就来了。2014年5月11日,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组织40多名会员来千阳采风,成老在列。我当时在千阳工作。中午用餐时,我有意识跟成老坐到一块。满头银发的他,雅致得体,和蔼可亲。话匣子一打开,就离不开“文学、创作、教书”。我们互留联系方式。我说出索书的想法,成老痛快答应。7月6日,我去宝鸡办事,联系上成老。他不但送我《周原集》,还送《风流学士》,勉励我:“年轻人要多读多写,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周原集》41万字,分“乡情亲情”“异乡情”“扶风豪士情”“议论抒情”“文史论从”等十个篇章。由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作序。我爱不释手,536页,花三天功夫读完。读得我酣畅淋漓,如饮甘醴。成老笔致轻盈灵动,语言诙谐幽默,所写之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而且,他的家乡“扶风—周原”,在他心中,在他笔下,历史如此的厚重,物产如此的丰腴,才俊如此的壮豪。虽然,成老大学毕业后,多数时间在宝鸡工作和生活,但他一直心系家乡,情牵周原,故,将新的作品集取名《周原集》。他不愧是写作学教授,讲授了一辈子写作,经营了一辈子文字,“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文章结构精巧,语言精美。我恨自己没去宝鸡教育学院念书,没给他当学生,没听他授课,乃憾事一件!

圆了给成老当学生的梦

2014年12月26日,在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举办采风集《印象千阳》首发式上,一文友带来自己的诗歌作品,当庭吟诵,许多人叫好。而脾气耿直的成老听了后,难抑内心,他请求发言,现场进行评点,特别是他说的“要是把散文写的像诗一样就好了,而把诗写的像散文一样那就比较糟糕”等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时间限制,他的发言简短,却意犹未尽,就匆匆打住了。我总觉得没听过瘾。在2015年5月18日《点赞宝鸡人》发行仪式后,会议安排成老做“散文创作”辅导报告。我认认真真一字不漏地从10点听到了12点。他讲得很好,既历数古代的散文经典,又结合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讨了如何看待当下文学创作有“高原”无“高峰”的命题,同时给我们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建议,“要深入生活,写真情实感,文章才接地气,有生命力……”此前,我听过知名作家冯积岐、红柯、评论家赵德利、孙新峰等人的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再听成老的课,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给成老当了一回学生,我开心不已,乃幸事也。

“健康地为党工作50年”

人生兜兜转转,转折来转折去,之后,我从千阳县城而宝鸡工作。我很想去探望成老。2021年5月17日下午,得空,联系后,他在家中,遂去造访。我们两人促膝长谈两个多小时,老人的女儿、女婿先后下班回家,我不忍心再打扰,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本次造访,成老对我的真诚相待与推心置腹,鞭策着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成老受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当时学校提出“健康地为党工作50年”,一直激励着他一生勤勉。1963年8月进入斗鸡中学任教。1978年10月调至凤翔师范。期间赴多所高中任教,成为当时中教五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为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1988年12月,再调成老去宝鸡大学为秘书班讲授写作学。1992年6月,宝鸡大学与宝鸡师院学合并,文科教师奉调宝鸡教育学院。1999年9月荣退。2000年受聘西京大学。2007年7月,68岁的成老彻底告别心爱的讲台。之后,断断续续受邀为各种会议作写作辅导讲座30余场次,最近一次作报告是在2019年3月31日。如今的他,阅读文友作品,写点评论文章。

只想干好工作,不想其他事情

成老走过多家单位,我忍不住问道:“你最满意哪个单位?”他略作停顿,“我没对比过”“我是个业务型的人,只想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想其他事”。无论在中学教书,还是在中师、高校授业,成老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乐道自得,日精月进。他教出了众多好学生,称得上作家的有岐山作协主席李三原、岐山残联主席朱红让。宝鸡大学时教过的弟子周向东,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京大学教书时,指导武功籍学生尚磊创办学生刊物《踏步》,现为省城一媒体记者。他作为作家,创作出许多好作品,如《柳林春》《姑娘的手》《凤凰飞过的地方》等,尤其《柳林春》刊发刊播,极大地调动了西凤酒厂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在孔子认为:教师必须有“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成老无论在哪个单位,都是“学不厌”“教不倦”的践行者,“我没有厚此薄彼过,都在钻研业务,认真教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征文写作、文学创作活动”。“课堂上讲别人的文章,我演示的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他教学之余,潜心创作。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呢?“得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立身之本。只有干好自己的工作,才有尊严,才对得起国家对我们多年来的培养”。“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啊,投入的人力、金钱多着呢”。我有时纳闷,不解的问成老:“怎么有的语文老师就写不了东西呢?”他吟吟作笑,“写作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写作首先是个爱好的问题,要爱上写作,要通过练习来获得这种能力”……

“老师优秀,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每个为师者心中都有一个“好教师”的梦想,那如何成为好老师?成老不假思索,“师范师范,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打铁先要自身硬”。当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其次要追求进步,钻研业务,达到精深的地步,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才能出口成章,笔下生辉;最后是主动干好工作,甚至创造性干好工作。“跟上啥人,学啥人”“老师优秀了,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教师优秀了,本身对学生也是个激励”。诚哉斯言,教师只要心不旁骛,扎扎实实投入到学习中,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志业、敬业、乐业、钻业、研业、精业,就会成为好老师。教书育人是“成人成己”“达人达己”的工作,需要先修炼好自己,再来教化别人。临别,成老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还年轻,一定要把课讲好,再通过写作,把自己提高。”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联系我们-合作洽谈-广告服务-免责申明-隐私保护-RSS订阅-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