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竹纸
“拿张纸来,要竹纸,最好是新昌元书熟纸……”最近,由夏雨、魏晨等主演的《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正在热播。第26集中,尹银匠在使“飞桥登仙”绝技过程中的一句话让很多人对“新昌元书熟纸”产生无限好奇。
电视剧中说到的新昌就是新昌县,那么“元书熟纸”又是一张什么纸呢?记者了解到, “元书熟纸”就是以前小将镇、原巧英乡一带村民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已经没人制作竹纸了。
浸润时光斑驳的记忆,新昌竹纸从历史深处走来。一路雅俗共赏,一路跌宕起伏,不觉已过千年。这张纸,书香千年,自己也活成了史诗。为了目睹新昌竹纸的绝代风采,对此,记者连日来进行深入调查,走读一纸背后从繁华到衰落的如烟往事。
热播大剧带出新昌竹纸
热播大剧《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改编自马伯庸小说《古董局中局》,主要讲述追捕古董假冒集团“老朝奉”的故事。在其原著小说中是这样描述新昌竹纸的:
尹鸿说拿张纸来,要竹纸,最好是新昌的元书熟纸。新昌是绍兴附近的一个县,以竹纸而出名。柳成绦低声询问了几句,说:“新昌纸没有,长汀的玉扣纸行吗?”尹鸿不满地晃了晃大脑袋,说凑合吧,可以试试。
昨日,记者在县博物馆看到了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商力戈捐赠的竹纸,竹纸色泽微黄,在光线下显出温柔的质地,散发出氤氲几十年的竹香。记者多方打听后得知,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巧英乡(今属小将镇)一带还有人生产竹纸。对此,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时为孟夏,一路竹林苍翠、青山叠翠,地处新昌县东南部的原巧英乡是毛竹之乡,有漫山遍野的毛竹资源。而对于生产手工竹纸,目前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小将镇经济服务发展办的张田兴就是其中一位。
“中溪村建村是公元902年,大概300多年后,就开始做竹纸。”今年59岁的张田兴是原巧英乡中溪村人,自从1984年进入莒根乡(原巧英乡莒根片)担任林业技术推广员以来,一直从事农林技术的推广工作。据张田兴介绍,竹纸质地柔韧,纸张厚实,吸水性好,“元朝时候流行发展起来,所以叫元书。”
记者了解到不止中溪村,当时原巧英乡一带,不少村做过竹纸。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纯汉在雪溪公社担任文书和团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走村入户,在原巧英乡石研坑自然村一带经常看到做竹纸。“当时火柴比较稀有,当地村民经常拿竹纸来做煤头纸。”
今年35岁的刘振满老家在小将镇庙前自然村,他告诉记者,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村里还有几户人家在做竹纸。
新昌竹纸历史源远流长
“唐朝时的剡藤纸,后来发展到了宋元时期的竹纸。”记者向新昌一些文化研究者了解此事,但均表示新昌竹纸应该是剡藤纸的“升级版”。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一张竹纸的沧桑画卷也在记者脑海里逐渐打开: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当时剡溪两岸丰富的剡藤是造纸的极好原料,剡藤纸也一度被官方规定为文书专用纸。因藤类是野生植物,成长缓慢。当宋代剡溪的藤类耗尽、藤纸逐渐衰落之时,唐代中叶兴起的以竹造纸大展雄风,宋代以后竹纸逐渐取代藤纸。
记者发现在竹纸发展史上,新昌竹纸曾一纸繁华。曾任《纸和造纸》杂志主编的刘仁庆教授,他在其论文《论藤纸——古纸研究之四》(《纸和造纸》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中提到:到南宋嘉泰(1201-1204年)年间,剡藤纸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剡中竹纸,名声盖过了藤纸。而曾为新昌历史文化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陈新宇,在其《“剡中”析》的文章中指出,唐代剡中指的是石城山一带,今均在新昌县境内。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南宋著名诗人曾几写有《剡溪竹纸三首》,其中两首都涉及到竹纸,更加印证了当时新昌一带盛产竹纸。那些关于新昌竹纸风华绝代的种种传说,此刻也有了历史的印证。
一棵竹如何变成一张纸?
关于用竹造,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片纸来之难,过手七十二。”细数竹纸工艺,“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记者从张田兴处得知,新昌竹纸制作根据实际经过改良,但大同小异。
“在5月20日到5月底这段时间上山砍竹。”在张田兴的记忆里,中溪竹纸选料严格,必须选用当年的嫩毛竹。每年小满节气前后,漫山遍野的毛笋开始脱壳长成嫩竹,这时候的毛竹是最好的做竹纸的原料,“太早,毛竹含水量高,成浆率低;晚了,毛竹纤维太老,影响纸的质量。”
在这半个月时间里,村民们要把一年的原料都准备好,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张田兴小时候就跟着父亲进入深山,砍下还未长竹叶的嫩竹。“芒种是炼料,夏至是洗料,立秋是做纸。”竹纸工艺,与“节气”这种中国古老的农事计时法则紧密相连。
“从山上砍下嫩竹后,先截成长1.3米到1.5米,宽5公分的竹条。”据张田兴介绍,劈好的竹条被放进竹山脚下的一个料塘里,每放一层都要撒上生石灰,直到塘里摆满竹条,他们会引旁边的溪水浸泡。这个过程就是腌料,前后需要一个月左右,嫩竹的纤维就充分糜烂分解了。之后,将塘里的水排出,拿掉遗留在竹条上的石灰块,再在上面铺满稻草,用大石头压着,再次引进溪水,让竹条在水里再放置2个月左右。“原料就准备好了,接下去就可以做纸。”张田兴说,放在水里的原料不烂不腐,随时都能拿出来做纸。
到了八月,立秋前后,正是村民们忙着做竹纸的时间。大家再捞出竹子来,剥去纤维较硬的青皮,将剩下的竹肉纤维进行打浆粉碎处理。打浆后,就可用来“舀水”——这需要多年练就的手感,用纸帘盘将纤维浆均匀捞起做好纸坯,接着压榨出水分,把纸浆翻转倒扣在木板上,分离出一张湿纸。天气好的时候,这些纸就放到太阳底下自然晾干。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这些湿纸会被送去烘干室烘干。一张湿纸贴到墙壁上,热气从两边进入,干了的纸就自然脱落。至此,一张冰清玉洁的竹纸完美面世。
时光荏苒,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现代化制纸业的兴起,手工竹纸迅速受到市场挤压,手工纸坊经营难以为继,加上因为巧英水库的建造,竹纸作坊也慢慢地关闭了。
1996年,张田兴家的竹纸作坊歇业,这是中溪村最后一家关闭。往事已成追忆,目前全县已经没有地方再生产竹纸,竹纸制作工艺也走在濒临消亡的路上。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1号 客服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