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浏览-保存到桌面-主站-投稿入口今天是2025年7月10日 
当前位置:绍兴门户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视角 ☉ 考古发掘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 越国2500年前的春秋贵族墓葬被揭开

考古发掘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 越国2500年前的春秋贵族墓葬被揭开

2019-11-02 22:48    来源:新蓝网    作者:未知    阅读:591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那么,这座墓园的墓主人是谁,今天进行的考古发掘又将为我们揭开怎样一段历史呢? 距今2500年的春秋贵族墓葬 九龙山下古城村,神秘的北纬30°,富饶的太湖西苕溪流域。八亩墩独据山丘、居高临下,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伫立其中,封土高大..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那么,这座墓园的墓主人是谁,今天进行的考古发掘又将为我们揭开怎样一段历史呢?

距今2500年的春秋贵族墓葬

九龙山下古城村,神秘的北纬30°,富饶的太湖西苕溪流域。八亩墩独据山丘、居高临下,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伫立其中,封土高大、气势非凡,占地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游晓蕾:

中间这个黄色的高高的土墩就是八亩墩的主墓,外围有一些圆形的土墩和一些蓝色的棚子。这个就是外围的中小型土墩,这圈池塘是外围的隍壕,它把这整个八亩墩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陵园。

墓群用土量达3.5万立方米。专家估算,当时在这样的山地,光是运土,就需耗费将近两年时间。可以想象,当时这个墓地的营建,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主墓具有两层的土筑金字塔结构,外围还有隍壕,专家由此推测,这个墓葬的年代应该是春秋晚期,距今约2500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田正标:

印山(墓)顶部的海拔是41.5米,我们这个海拔是41.8米,印山和当时它下面的平地的相对高差是20米,我们这个也是19到20米。非常像。

墓主是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游晓蕾:

这是我们在浙江发现的第一个有两圈中小型土墩围绕着中心土墩的墓葬。我们初步推测,外围的这些中小型土墩是陪葬墓。由于南方的酸性土壤腐蚀和年代的久远,原来放在石床上面这些木制的葬具、棺椁之类,已经找不到它原来的痕迹了。

经检测,大墓的填土为黄、灰、红土混合而成的五花土,缺乏防腐防潮技术,陪葬墓以及墓主的尸骨和棺椁都已完全腐烂,再加上墓穴里也没有任何文字信息留存,墓主的身份无从考证。考古人员只得从出土的随葬品中,寻觅一些蛛丝马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游晓蕾:

这边是八亩墩主墓的墓坑,墓坑长约九米,宽约五米。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现场的器物,墓坑里面除了随葬比较珍贵的绿松石饰品以外,还有其它的陶器和原始瓷碗等。

主墓入口摆放了一些绿松石,除此之外,墓穴中间有一大块区域,集中摆放了大量精致的绿松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田正标:

照它的摆放来看,我们看到有头饰,甚至可以称它为官饰,因为它摆放得还是比较整齐,包括有簪有髻,应该说这个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那么胸部也有很多这样的串饰。比如说绿松石的管珠,另外还有玉管,还有玛瑙材质的竹管类的东西。所以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墓主人下葬的时候,他的衣服上还是应该非常华丽的。我们现在可以更保守一点地说,它应该是非常高等级的越国贵族大墓。我们也不排除可能是某一位越侯的陵园的可能性。

千年古墓如何被发现?

2014年2月2号,递铺街道古城村出现了几个脸生的面孔,他们操着外地口音,经常出没在八亩墩附近。2月8号晚上9点多钟,这几个外地人又来到了墓群的其中一座山上,没过多久山上传来了一声巨响。第二天,文保员官树仁在巡山的过程中发现了疑点。

浙江安吉文保员 官树仁

当时找到这以后,上面都是伪装好的,打开看到很恐怖的,很深,都伪装好的。

  这个被树枝和树叶伪装的洞口深不见底,官树仁马上报警。

浙江安吉民警 徐圣能

我们把这个洞打开,洞是垂直向下的,大概有九米到十米的样子,洞是圆形,头上这边有点大,下去几米有一圈,再下去几米有一圈。

  和许多古墓一样,这个大墓也曾被盗墓分子盯上,在遭遇了2011年和2014年两次被盗后,墓葬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游晓蕾

这个圆柱形的洞是盗墓分子用炸药炸出来的。他们炸了一个竖洞之后,又从下面掏了一个横洞,对墓室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但是很幸运的,我们在这个墓葬的外面,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器物坑。

  此前出土的越国等级比较高的大墓,通常在大墓的外围,会有器物坑。为了应征推测,考古队员开始寻找器物坑。历时三年,在主墓发掘的后期,考古人员终于在主墓的北边,找到了器物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田正标

这个器物坑非常惊人,跟我们以前所看到的越墓当中的器物坑,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它的长度达到了23米,这个可以称它为越墓第一坑。

“越墓第一坑”里有什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游晓蕾

器物坑里面放了很多东西,就像一个仓库一样。这边有一组原始瓷碗,这些碗釉色非常好,翠绿翠绿的,做工也很精致,不会比我们现在使用的碗差。这边是一些泥质陶鼎。鼎是以前的炊器,以前的人们用鼎来煮饭,烧菜。这些大罐子是印纹硬陶罐,罐子上面都有盖子,在这些罐子里头,我们发现有动物的骨骼,也发现有贝壳。

  专家称,这个器物坑可以揭开当时的生活场景,在后续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田正标:

我们对每一个器物里面的图样,肯定要做精细地取样,回到室内再去做分析。分析的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可能会解决更大的问题,比如说当时摆放不同的东西,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摆放的?另外它的食物结构是什么?这个也是我们八亩墩发掘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收获。

专家们这样评价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林留根:

首先它的规模很大,是在我们吴越地区,到目前为止,这个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墓。这是第一个。第二,它埋葬的形式非常有特点。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组组长信立祥                                         发掘得非常谨慎、严谨,各种科技手段都用上了,而且把这个当做一个整体,整个揭示。这在早期的,先秦墓葬这是做得最好的一例。

浙江考古研究所所长 刘斌

这个使我们对它整个葬制墓制形制有一个彻底的了解,这个是经验性的,可能会弥补以往重要发现的一些东西。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                                             这些东西,看得出来质量非常高,特别是这些瓷器的质量非常高。

考古者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田正标:

这是考古的职业本能,当我们看到这么精美的东西以后,可能蹲的时间有点长,甚至像我的手有点抖,但我还是熬不住,会有这种冲动去清理它。因为东西很精美,难得一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哪怕剥出一粒小珠子,都是比较兴奋的。

中国蓝新闻+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发掘之路

 2016年10月,浙江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八亩墩墓展开抢救性发掘。


 到2018年上半年,主墓外围30座陪葬墓被发掘出来。


 2019年3月到10月,主墓室基本清理完毕,出土大量随葬器物。

 在主墓清理最后阶段,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座23米器物坑,出土了七十余件原始瓷器。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主墓墓底特殊遗迹移至考古保护中心开展进一步研究。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联系我们-合作洽谈-广告服务-免责申明-隐私保护-RSS订阅-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