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袁春华) 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张延品医生为患者做检查
这是健康之路的时间轴,瞩目当前,“大健康”正展示出生动的图景,勃发出无尽的活力,“健康中国”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38个试点建设之一,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采取“自上而下提高健康认识,从下到上汇聚健康细胞”的工作思路,以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具体抓手,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人健康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从下到上汇聚的健康细胞
上医治未病,百病防为先。预防,是健康的第一位。
“生病了去医院只是疼痛的缓解,而真正的健康是做前端的管理。”在成都市卫计委爱卫处处长李志春看来,一座城市,只有在打造好健康的环境、提供好社会保障、优化好医疗服务,并且在市民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后,我们的城市才是一个健康的城市。
而如何打造一座健康的城市呢?那么,家庭要首当其冲。李志春告诉记者,只有一个城市的健康家庭多了,健康社区就建成了;而健康社区多了,健康街道、健康区(县)也就建成了,如果一个城市从家庭到社区(村)、街道(乡镇)、区(县)都多了,那健康城市就建成了。
李志春表示,全国都在探索如何建设好健康城市,成都这两年来,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健康部署,提升健康意识,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垒好细胞工程基础。而其中,以家庭为基础的自下而上健康细胞工程正成为实现健康成都的最优路径。
据了解,成都不仅仅是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之一,还是这三十多个试点城市中,其中唯一一个以特大型城市身份出现。所以,成都在推进健康城市的试点工作中,其工作思路和做法,不仅仅是保障了千万成都市民的身心健康,更是对于全国大城市的健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走进健康细胞工程
成都市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健康细胞工程标准,包括健康家庭、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乡镇等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一步一步推进细胞工程。
为了一探这细胞工程的究竟,记者来到了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随社区家庭医生张延品和一名护士,一起走进交大花园北苑的一户退休瘫痪老人家庭,为其换药,并嘱托一些健康常识,见证到了这个细胞工程的家庭护理。
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巍
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巍告诉记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和家庭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心一共八个全科医生及协同护士,进行一医一护搭配,辐射整个社区旗下的5个居委会。每个月,中心都会开展健康讲座,还会针对糖尿病、艾滋病等特殊节点,开展宣传日,同时,每个星期也会下社区进行血压、血糖的健康检测服务。
李志春介绍,健康城市抓好健康家庭,健康家庭要抓好健康预防,下一步,成都市还将通过为市民配发控油壶等生活用品,进一步以实际行动来推动和普及低盐低脂的健康理念。促进全民健身的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发展。全面实施健康社会“细胞”工程,打造“健康微环境”,弘扬健康文化。
成都摘获“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称号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成都市创建健康细胞以来,将健康建设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家庭等社会基础单位。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理念进家庭、进单位、进村社、进乡镇,以建立起一大批具备健康素养的家庭以及具有良好健康环境和健康文化的各类单位,因而推动所在社区健康发展,从而在汇聚大量健康社区的基础上推动健康街道(乡镇)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县的整体健康氛围,最终为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17年,成都市共建成健康街道(乡镇)27个,健康社区(村)102个,健康医院136所,健康学校74所,健康机关37家以及健康企业26家。并且涌现出了都江堰市柳街镇、郫都区青杠树村等一批健康村镇建设典型案例。
在2018年10月18日,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推选结果在新华社发布,成都、银川等5个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南通、延安等6个地级市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这些获评城市都是年度健康中国建设的佼佼者,他们或是在医改方面重磅作为、“吃蟹”试水,或是在“大健康”领域如环保、健身等方面举措多多、理念领先,或是在健身投入、相关保障等方面跳跃发展、投入明显,体现了强烈的榜样和示范意义,起到了“健康中国”建设目前所处深度、广度、热度的“标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