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210202105108430
一块赤豆糕的温暖——朱百尧
赤豆糕是赤豆和着粳米粉做的糕,为了让糕有韧性,有的人家还会掺和一些糯米粉进去,鲁迅外婆家皇甫庄人出远门或下地劳动必备此品,它的特点是便于携带,不会变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毕业季不像现在是夏天,而是在冬天。冬天农闲,少雨,是兴修水利大好时机。皇甫庄近海,为保证海塘安全,每年冬季,县里都要组织人马到杭州湾三江口的海涂挑海塘。挑海塘是老年人的说法,也就是加固加高海塘。因此,冬天一到,生产队都会按照上面的要求,安排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参加挑海塘。挑海塘时经常搞竞赛,从生产队、大队,直到公社,大家都要抢红旗,争上游。我高中毕业时虽然年近二十,但生产队长不让我参加挑海塘。“‘嫩蒲蟹’会拖大家的后腿。”队长说。天生牛犊不怕虎。我三次去队长家说情,队长终于同意我加入挑海塘大军,但第一天就差点给队长丢了脸。皇甫庄到三江口需步行15公里。凌晨三点,队长吹响哨子,让大家生火做饭。我爱睡懒觉,队长吹哨三次,才懒散起床,匆匆扒了两口泡饭,担起两只土箕出门。去挑海塘的路上,我尽量不说话,合着眼皮,踏着夜色,算是补觉。到达海涂现场,这里已经是一幅战天斗地的景象。大家排队挑土,争先恐后。冬天的太阳虽然不毒,但因为海涂空旷,无遮无拦,加上是盐碱地,吹来的风也带着咸味,没多久,我的内衣就能拧出汗水来,双腿也开始酸痛发软。下午,海塘越挑越高,肚子越来越瘪,中午吃的那盒冷饭早就消化掉了,饥肠辘辘的我只觉“前胸贴后背”,有气无力,渐渐跟不上大伙的步子落在队伍后面。“小伙子!”忽然,我听到右边的队伍里有人在喊,不由转过头,看到一位戴乌毡帽的大伯在向我招手。我想,这是偷懒的机会,赶紧迈着似灌了铅的双腿走过去:“大伯,您有什么事吗?”大伯说:“小伙子,看你神态,一定是饿了,我这还有一块赤豆糕,你吃了吧!”大伯说着,利索地从贴身衣服里拿出一块用白纱布包着的赤豆糕,然后解开纱布递给我。赤豆糕呈椭圆形,巴掌大,大拇指厚。我从大伯手里接过赤豆糕,感觉赤豆糕热乎乎的,没有放到嘴里,心里就感觉十分温暖。“大伯,谢谢你!你是哪个大队的,到时,我去找你。”“隔壁大队的。”大伯说着,迅速回到队伍里面。望着大伯的背景,我的眼眶湿润了,转身担起土箕……后来,我到公社中学教书,也曾想方设法寻找这位“隔壁大队”的大伯,可直到1980年我支工离开老家,终没有找到这位好心的“隔壁大伯”。我与“隔壁大伯”在挑海塘的战斗中不期而遇,又擦肩而过。“隔壁大伯”虽然只是我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但他却永远地清晰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底片里,一同定格的还有那块带着他体温的赤豆糕。
2024-07-10 08:41绍兴头条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客观留言 严禁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