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慕晋唐一一阮继良书法展花开诸暨
本网讯 浣江潺潺,惠风和畅,群贤毕至。4月28日,心慕晋唐一一阮继良书法展在浙江省诸暨市水彩画博物馆盛大开幕,这是继3月2日在柯桥成功举行首展后,阮继良书法展二度花开西施故里。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绍兴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兰亭书会、绍兴市收藏家协会、诸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越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柯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展出时间为4月28日至5月12日。
开幕仪式由兰亭书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谢权熠主持,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名书画家杨水土,越城区政协第三、四届主席、右军书画院院长陈大平,兰亭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王伟,兰亭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许绍满,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章钰,诸暨市文联主席杨国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诸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曙,绍兴交投集团越路集团党委书记、收藏家杨进迅,诸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邱金国,诸暨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岩玉,诸暨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钱鸿波,诸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郦洪奎,诸暨市水彩画博物馆馆长周玉波,绍兴三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蒋万强,收藏家章建明,浙江力博集团铝业副总、收藏家许航,浙江可再生能源协会常务副会长游黎威,收藏家张金苗,绍兴颖点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冯立斌,浙江越来电新能源董事长刘财等出席开幕仪式暨座谈会。
座谈会上,诸多领导、专家、书家、学者、收藏家从不同角度对阮继良的书法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作为一个以书法支撑起人生、家庭以及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书法之乡的书法传承的青年书法家,书展名为《心慕晋唐》既是书家艺追源头、‘取法乎上’的书路历程,也是寄托了弘扬发展晋唐之际书法高峰的远大宿愿。”绍兴文史馆专职副馆长杨水土对阮继良评价阮继良是绍兴最有特色的青年书法家。认为阮继良的字如其人,字体即心画,阮继良主攻草书,兼及其余各体,草书是阮继良的个人性格的体现。他的性格和草书的纵横捭阖、狂放恣肆如出一辙,诚如冯建荣馆长评述中称他的书体:灵动、流畅、潇洒。阮继良少年早慧,斐然于书坛。他学书于少年,勤耕不辍,22岁便是中国书协会员,后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这些成就,足见书法之乡的的深厚学养在当代书法人身上勃发的体现。
越城区政协第三、四届主席、右军书画院院长陈大平表示,阮继良的书法线条里有一种无声的语言,犹如高山流水,自然优雅,灵动飘洒,刚柔相济,昂扬顿挫。或游或行,或舞或飞,活龙活现…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细观其书法有三个显明特点:其一,有深厚的传统根基,阮继良老师的书法取法于晋唐时期,特别是深受“二王”影响,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临摹能力。其二,显示出创新与个性,阮继良老师在书法上并不满足于模仿,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草书作品灵动优美,点画富有弹性,线条恣意飞扬,展现了他对草书变化的深刻理解。他从晋唐书家的大草入手,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古意盎然而又自由浪漫的个性书风,成为较有广泛影响力的草书名家。其三,书法艺术融与日常生活,阮继良平常喜欢借酒入神,激情挥毫,享受全身心地投入创作的感觉,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为小学提供书法艺术指导,以及作为政协文艺界代表尽心尽力为建设艺术绍兴建言献策,反映了他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态度。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出了书法家阮继良近年来的精品力作,也是继他十年前绍兴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以来的又一次全面展示。“心慕晋唐”主题展不仅是阮继良书法取法乎上、追求高古的艺术主张,也是他艺术探求道路的生动概括。阮继良早年专研“二王”书法,书风纯正,在全国各级展览中屡获佳绩,受到当代名家沈鹏、孙晓云等高度评价。之后他从晋唐书家的大草入手,在草书上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形成了古意盎然而自由浪漫的书风,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草书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认为阮继良对书法于临摹和创作结合的很好,他的取法在晋唐,创作也很纯粹,用笔、结字都很古,看的出是在“二王”中下了很深的功夫,尤其可贵的是他的创作不杂,基本的调子还是和临摹相一致,不糁时人流俗。
阮继良自小在墨香书韵的浸染中长大,第二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时,阮继良以一平尺小品应征,评委慧眼识珠,将他一个默默无闻之书法新秀擢于获奖之列。几十年如一日,阮继良书学晋唐,用心行楷,后主攻草书,取法王羲之、张芝、张旭和怀素诸家,作品流畅生动、纯出自然,气象万千,得魏晋风韵。(本网记者)
新闻链接:阮继良,号寺池散人。1978年生,浙江绍兴人。书学晋唐,用心行楷,后主攻草书,取法王羲之、张芝、张旭和怀素诸家,作品流畅生动、纯出自然。笔意纵横捭阖、结构随势变化,气象万千,得魏晋风韵。22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作品30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首届、第二届中国文联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中国书协七届、八届书法教育成果展一等奖;多次获“沙孟海奖”、“王義之奖”、“陆维钊奖”、“林散之奖”。作品被全国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