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社会视角 ☉ 唐建斗门,毋庸置疑

唐建斗门,毋庸置疑

2023-09-20 00:01    来源:原创    作者:朱非    阅读:88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唐建斗门,毋容置疑
(一)朱储斗门的历史又在被改写,意见纷纭。

1985年前后一段时间,我常到市文管处借阅有关绍兴的地方志,重要的内容常常摘录下来对比、整理。有一天,我发现以前经常说的“唐建斗门”,正在慢慢改写成“汉建斗门”。

后来一段时期,越城区大力提倡写村史镇志,当时斗门还没有划入越城区。我也写了一篇小文章去凑热闹,题目是《唐建斗门宋改闸》。这篇文章受到了斗门镇书记李秋根的关注。他找我聊了一下,希望我能帮助写写斗门史。

我顺便把“唐建”和“汉建”的这一问题向李书记征询意见,李书记再三叮嘱,再征集一些资料,不要急于下结论。

这时,一本重要的书出版了,它就是《绍兴丛书》,共由十大本组成。第一本共有二十种绍兴重要的地方志,其中有十四本方志提到朱储斗门的始建问题,无一例外地认为朱储斗门始建于唐,没有一本方志主张“汉建说”。

我又选定了25种重要而又普通的历史文献进行对照学习,发现1962年之前包括明末刘宗周、清胡天游、李慈铭的文章,皆持“唐建说”;1962年,陈桥驿在《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一文中开始以持疑的口吻提出“汉建说”,到1991年则完全肯定。

通过对比,我发现大约1962年以前的书大都采纳“唐建说”,1962年以后的书采用“汉建说”的日渐成了主流。

不过,改史是事实。你不信,你可以去查市志、县志。

(二)、五大常识:

很多“汉建说”者强调“共识”,我则偏重于关注“常识”。

常识一,我们必须清楚,鉴湖在哪里?朱储斗门在哪里?鉴湖在绍兴南面山区,斗门在绍兴北面大海边。鉴湖与斗门相距约11公里。很显然,朱储斗门不是鉴湖的一部分,朱储斗门不是鉴湖工程的一部分,朱储斗门不是鉴湖的配套工程。

常识二 :鉴湖的灌溉模式是自流灌溉。《嘉泰志》第十三卷明白说:“湖不高于田则不可引以灌溉”。在没有脚踏水车和抽水机的古代,低于田的内河水,很难用于灌溉。

常识三:古时绍兴有很多斗门,不同的斗门有不同的作用。水利界前辈姚汉卿先生说得好:斗门有鉴湖斗门和海塘斗门之分。很显然,朱储斗门是海塘斗门,不是鉴湖斗门。

常识四、曾巩《鉴湖图序》写到“六斗门”:柯山斗门、曹娥斗门、蒿口斗门、广陵斗门、新迳斗门、朱储斗门。五个是鉴湖斗门,一个是海塘斗门。绍兴清末的金石大家杜春生说:“考曾子固《鉴湖图序》所载,斗门凡六,朱储斗门非濒湖不计。”朱储斗门非濒湖不计,意即朱储斗门是海塘斗门而不是鉴湖斗门。杜春生一锤定音。

常识五、陈桥驿在《古玉山斗门移存碑记》说:“后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兴修鉴湖,于玉山与金鸡山间建玉山斗门,为全湖蓄泄枢纽。”不知为什么,陈先生常常把朱储斗门看作是鉴湖的一部分,认为朱储斗门是“全湖蓄泄枢纽”。这怎么可能?宋代沈绅说,朱储斗门节(制)的是“二县塘北之水”,“二县塘北”是山会平原,而不是鉴湖。

(三)、陈桥驿先生毕竟非等闲之辈,他为我们留下的多张鉴湖图,值得我们时常分析和学习,使我们了解了鉴湖与海湖的大致分界。但是陈先生把朱储斗门画在汉代的还不曾建海塘的海边(甚至是浅海中),实在令人大惊失色!

(四)、《嘉泰会稽志》卷九说,下马山在(山阴)县北二十七里。旧经云“秦始皇息驾于此。一名蝦山”。编者加按语说:“此山四面皆水,非息驾之所。”从这按语可知,在宋时嘉泰年间,下马山是犭央犭茶湖中的一岛。现在,下马山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想象,在汉代,梅山、杨望村、湖潮江、王相桥、菖蒲溇、大江沿、六山、牛头山等地,甚至还是浅海中。

(五)、《嘉泰会稽志》卷四载:

朱储斗门在县东北二十里唐正元初凿玉山朱储为二斗门以蓄水,后筑塘湮废。景德三年知县李茂先、尉翁仲通,更以石治斗门八间,覆以行阁,阁之中为亭,以节塘北之水。东西距江一百十五里,溉田二千一百一十五里,溉田二千一百一十九顷。凡所及者一十五乡。里人沈少卿绅撰记略曰:沿湖水门众矣!广陵、曹娥是皆故道,而朱储为大。曾南丰《鉴湖序》云:“去湖最远者,朱储斗门也。”

《嘉泰会稽志》对于朱储斗门的记述学校路中肯。到现在为止它已经接受了820多年的检验。它的史料大多来源于当地人沈绅的《山阴县朱储石斗门记》。后人对它的更改是盲目的。

(六)、《浙江通志》第一百0三卷《海塘专志》

2021年4月,《浙江通志海塘专志》出版。它是明确主张唐建说的。

第285页,玉山斗门简述:

玉山斗门,即朱储斗门,位于山阴县(今绍兴县)东北30里,唐贞元(785-805),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建,后筑塘湮废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山阴知县、大理寺丞段裴改造;嘉祐三年(1058年),山阴知县李茂先鉴于“昔之为者,木久磨啮,启闭甚艰”,开始易木为石,成闸8孔,上覆行阁,阁中部为亭,灌田3119顷,惠及15个乡;元祐二年(1087年),越州知州黄履重修。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绍兴知府曾重修。三江(应宿)闸建成后,其功能被替代,成为闸桥。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绍兴知府俞卿因孔狭水急,往往碎舟,左右各升高3尺,以宽水道,便于船只通行。

深受陈先生影响的市志和县志对省志一直在装聋作哑。

(七)、《地名词典》

正在编写的斗门史,一开始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浙江卷》的一段介绍性文字:

斗门镇,绍兴县辖镇。在绍兴市区北10公里。原作陡亹。汉代建鉴湖水利工程,其涵闸分为斗门、闸、堰、阴沟四种,以斗门为最重要。此斗门建于玉山与金鸡山之间,故名玉山斗门

唐时改建八孔水闸,为鉴湖蓄泄枢纽。

上面这段文字为了强调“汉建”,文字上显得诘屈聱牙,不好理解。为了把朱储斗门说成汉建的,唐时皇甫政建的二斗门不见了,宋代的李茂先改建的八孔玉山闸不见了,大海边的玉山斗门怎么成了“鉴湖蓄泄枢纽”?

(八)、陈桥驿先生关于“汉建说”的论述,我在2015年1月出版的《斗门之谜》第七节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朱储斗门是唐建,原先根本不是问题。究竟是谁(也许不是陈桥驿)根据什么原因主张要改为汉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陈先生的《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一文的论述,词义模糊,结论难以肯定。陈先生说,在马臻主持鉴湖围堤时,沿海的堤塘涵闸,想必也做过一番整修工作,比较可靠的是玉山斗门。居然把朱储斗门列入三大泄洪斗门之一,还说“大致无疑”。陈先生用的是文学笔调。陈桥驿把“想必”、“比较”和“大致无疑”的论述说成是经过“大量考证的”,是“有充分依据的”。

宋代张焘《新建广陵斗门记》的没有任何确切依据的情况下,认定马臻曾建三大斗门为鉴湖泄洪,一是广陵斗门,二是蒿口斗门(从泄洪要求来看大家比较认可),第三斗门则难以确认。而陈桥驿坚持推定第三斗门为朱储斗门。接着肯定朱储斗门为汉建;又大言不惭地肯定《嘉泰志》是错误的。

我甚至怀疑,陈桥驿是否在与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被几位先生称为“作业”的,以笔名“众文”发表的《宜咬文嚼字,忌断章取义》的,另作别论。

朱非于2022年9月11日,母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