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发布紧急提醒,该区一居民未佩戴口罩到户外某处挖野菜,被同时间在该处停留的1名未佩戴口罩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
此前,宁波市疾控中心4月10日晚发布消息,通报当地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气溶胶传播似乎更加“飘忽不定”,这和气溶胶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质量大的飞沫、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而且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表示,这也是气溶胶传播比较隐匿的原因之一。
不过陈纯琪表示,虽然气溶胶传播让人们防范难度增大,但也并非防不胜防。
“通过这两个病例,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无论室内还是户外,一定要规范地戴好口罩,特别是在电梯、出租车、办公室等密闭狭小的空间内。”陈纯琪提醒,“口罩可以对颗粒直径较大的气溶胶进行物理隔绝,如果是具备熔喷层的口罩则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小分子气溶胶。”
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不过陈纯琪建议,日常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一般来说将两米作为预防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消毒。
此外,对于预防下水道途径的气溶胶传播,尽量在使用马桶的时候,闭盖冲水。
(据《科技日报》)
新闻链接
飞絮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各地即将进入飞絮期,随风飘散的杨柳絮会不会有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病毒一般不会以游离病毒方式直接从一个感染者传染给健康人,新冠病毒通常以飞沫作为载体,吸附在微小的飞沫颗粒表面,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将飞沫排出,病毒吸附在颗粒上随着飞沫排出。飞沫一般比较小,传播的距离应该在1至2米。
吴尊友表示,在过去两年多的研究当中,没有发现飞絮可以吸附病毒,另外一方面,目前为止没有关于飞絮造成感染的报道。
(据新华社)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