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来到某危化品运输企业,对其驾驶员疲劳驾驶的行为作出相应处罚。
“这都是GPS监管系统和危货车辆联网联控监管系统的功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大队长金永亮告诉记者。危货车辆联网联控监管系统是今年6月份开始推广安装的监管“新武器”。执法人员通过系统发现,该公司的一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休息时间却还不到20分钟,造成疲劳驾驶。
“此前,我们已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GPS设备安装率100%,危货车辆联网联控监管系统上线后,GPS监管系统和该系统打通。如果GPS显示,车辆行驶速度每小时5公里以下的时间不足20分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监管人员该车辆有疲劳驾驶的行为。危货车内还有专门对着驾驶员的摄像头,通过电脑面部识别,系统会对驾驶员‘打哈欠、抽烟、打手机’等行为报警。”金永亮说,所有危货车辆出发前,装货地点、目的地、运输路线等信息经填报专用系统上传网络后,不仅企业的监控员可以通过GPS终端、车内摄像头,直接管控危货车辆与驾驶员,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进行监控。
我市共有13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187辆,其中运输易燃液体(汽柴油)企业2家,运输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2家,运输爆炸品1家,运输罐装气体6家,运输危险废物2家,相关从业人员200余名。目前,全市所有危化品运输企业及其车辆信息均已上传危货车辆联网联控监管系统,GPS设备和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备安装率均达到100%,大大提升了危化品运输企业的行业监管力度。
据了解,为深刻吸取“6·13”沈海高速温岭段道路交通槽罐车爆炸事故等教训,我市除了将危货车纳入危货车辆联网联控监管系统,全面推行危货车辆的动态监管制度以外,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雷霆整治”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共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66人次,共检查危险品运输企业116家次,检查危险品运输车辆260辆次,从业人员500余人次,排查并整改一般隐患40余处,下发《安全隐患督查整改通知书》24份,均已整改完毕。65辆涉嫌挂靠车辆也全部进行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