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头条网湖北讯(曹文乾)他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惊人的业绩,但他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诚实忠笃,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他立足平凡工作岗位,用责任演绎精彩。他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就是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中优秀教师陈西林。
不求大紫,但求教坛树常青
陈西林197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在39个春秋里,他3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把自己的青春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他把满腔的热诚给了可爱的孩子,他把勤劳和智慧融入到小小的三尺讲台。
近40年来,他20多次被镇党委、镇政府表彰为“教育先进工作者”,10多次被区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12年被区教育局表彰为“师德标兵”,2016年被夷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2017年获得宜昌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两度获得“宜昌好人——爱岗敬业模范”的称号。2011年11月,湖北电视台以《一腔热血化春雨,三十年坚守见忠诚》专题报道,同年三峡日报教育周刊以《一腔热诚,一腔挚爱》专题报道,2016年8月18日,三峡日报再次以《三尺讲台写风流》对他进行报道。中国文明网、中工网、搜狐网、湖北省中小学德育网等20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7年11月,三峡电视台科教宜昌人物专访以“以心换心的教育老兵”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祸福相依,拄拐坚守讲台。2011年3月20日,陈西林老师骑摩托车与妻子到老家探亲返回途中,不幸发生了严重车祸。左腿股骨断裂三处,髋臼骨折,妻子头部破裂,胸部三根肋骨骨折。他两次手术仅花四个半月时间,在同年2011年9月1日,他居然拄着双拐接任了903班毕业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他拄拐教学四个多月时间里,一年后的中考他所教的语文教学成绩,由原来学校的倒数第一名,跃为正数第一名。2016年他所带的901班中考竟然有20人上“省级示范高中”,超过了其他一所学校上“省示范高中”的总数。
他从事教学工作39年,3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该区农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陈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他打破了龙泉初中班级管理的记录,带一届毕业生三年27次获得“文明示范班级”,是龙泉初中班级管理“大满贯”得主。虽然自己年龄大了,瘸着腿行动不便,还患有慢性疾病,身体、精力远不如年轻人了,但他依旧不甘落后,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同事们称他为“教坛一棵不老松”。
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陈老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是学生极力效仿的。因此他在平时的工作中,非常注重自己的每一个细节。
事必躬亲率先垂范。他的治班理念就是“严”与“爱”并存,“严格要求”是“爱学生”的最高境界。他最有效办法就是:“看我的,我能做到,你也应该做到。”他的口头禅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他坚持事必躬亲,他亲自背学生上医院,他亲自为学生打饭、打洗澡水,他亲自拾过纸屑,倒过垃圾。
每天早晨6点40分到学校,抓学生早读;中午12点半,陪学生自习或午休;晚上清点住宿学生人数、督促学生晚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特别是学生到了九年级毕业的这一年,学校应学生及家长的要求“给学生晚上提供自主学习一小时的时间和空间”,他每天晚上陪伴学生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回家。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15个小时,不带毕业班,也是14个小时,从不间断,也不落下。即便是自己生病打点滴,上班时间到了,他立马拔掉针头,返回教室。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在班级、在学生身上,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那一双双充满了感激与敬佩的眼睛里,他分明就是孩子的心中的一座丰碑。
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服管教的、品行不规范的学生,师生矛盾无处不在。陈老师与其他班主任处理有问题的学生方法不一样:他批评教育学生向来不是盛气凌人,也从不在办公室当面训斥学生,有时候会在走廊、有时候又在楼梯间、有时候在操场上。陈老师认为这样单独和学生在一起,有利于沟通,给学生留足了“面子”。面对那些屡教不改、品行顽劣,甚至顶撞的学生,陈老师有耐心、有宽容、更有办法。我们目睹了陈老师为了让那些同类错误一犯再犯的学生能够在心灵深处受到教育,竟然敢当着学生的面责罚自己:“——其实,你们有错,老师我也有责任。我愿意和你们一起接受处罚,你们两跟我来。”
两个做清洁不到位的学生来到升国旗的地方。陈老师正了正衣服,立正站好,庄严地说:“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很惭愧。我口口声声地说,我爱国,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学生,可今天我失职了,没有把你们教育好,我甘愿处罚自己,在国旗下站15分钟反省思过”。他抬头仰望鲜艳的国旗,肃穆立正站好。两同学一左一右,肃立在国旗之下。15分钟后,他对两个同学说“谢谢你们陪同老师接受处罚,在国旗下,我想了很多,感触很多,面对鲜艳的国旗,也很惭愧-----我们都把在国旗下的感想写下来,相互交流好吗?”事后同学们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是深刻的,愿意在班上检讨自己的过错。
陈老师用惩罚自己来教育学生。事实说明,学生有了过错,教师也是有一定的责任,教师主动承担责任接受处罚,给学生楷模示范作用,胜过千言之说教。用己之心换学生之心,用己之言行感化学生,这才是为师之道。
三峡电视台科教宜昌栏目在2017年10月23号播出的:陈老师帮助学生张怡康化解父子矛盾的故事是真实的。张怡康的父亲长期在外打拼,5.1长假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结果在家里教育儿子时,话不投机,儿子当场把父亲给他买的新手机摔坏了。张怡康的父亲请求陈老师帮忙化解父子的隔阂,好迅速去上班,不把孩子心中的疙瘩解开,父亲不放心去工作。陈老师明白意思后,就说“那您5月8号来学校陪读一天(当时他们班正在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我来想办法。张怡康很倔强,也很有个性,空洞的说教,很难改变他的态度。陈老师就安排了一篇散文《别吵,让父亲睡会儿》,设计了几个问题,安排了几个互动环节,同学们进入了文本,张怡康也进入了状态,明白天底下在外打拼的父亲都不容易。陈老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同学们也谈一谈自己的父亲,关心你的一个故事,也可以大胆地讲一讲自己对不起父亲的故事。张怡康举起手来,哭述自己伤害父亲的经过,并表示深深的忏悔。“你有勇气当着大家的面,向你的父亲说一声:对不起!并深鞠一躬吗?”陈老师望着张怡康真诚地对他说,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到张怡康的身上。“有”,张怡康向教室后面走去,大声地说“爸爸,对不起,我错了,惹你生气了,孩儿真不孝顺”,深鞠一躬。父亲眼里尽是泪花,父子的双手握在一起。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爱生如子,铸就师魂
“爱生如子,教师之魂,心灵沟通,育人之方。”这是对陈西林老师从教的最好诠释。陈老师关心学生,平易近人,与学生关系融洽。每次家长会总有家长与学生互动的时候。这时他就扮演班上的留守儿童、单亲、孤儿父亲的角色,与孩子们一起讲故事、演讲、表决心、中考宣誓,让孩子们感到不孤独。学生住院了,他主动去医院探望,孩子们把他当成了亲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陈”,就像在家称呼“老爸”“老妈”一样。
陈老师告诉自己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耐心处理好班级里的每个小纠纷,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也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信任、亲近与尊重。
学生感冒发烧了,他用手摸一摸学生的额头,拿温度计给他量一量体温,说一句:还能坚持吗?要不,我给你家长打个电话吧!学生犯了错,挨老师的批评了,作业没有完成,受到科任教师责罚了,一时赌气,不到餐厅里吃饭,陈老师就悄悄地跟他最好的同学说“你去安慰一下他吧”,并递上5、6元钱,让他到学校商店里给那个生气的学生买一瓶饮料,买个面包,还要嘱咐说“就说是你自己买的,千万别说是陈老师出的钱。”
2013年秋,他班上从外省转来一名女学生,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由她爷爷监管。一直以来该生随父母生活习惯了,突然离开了双亲很不适应,她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内心十分孤寂,常常想起父母,想起原学校的同学。于是就出现了叛逆心理,和父母在电话里吵架,顶撞爷爷,甚至夜不归宿。身处异地的父母十分担心、害怕。其父母在外省给陈老师打来电话,希望得到陈老师的帮助。
陈老师想单独与这个女孩进行心理疏导,但这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谈比较合适呢?地点选择办公室肯定不行,选择人来人往的地方也不行,寝室里单独谈话,效果虽然好,但陈老师是男老师,有诸多不便。最后,陈老师选择了上综合实践课时的大操场上。谈话进行的很顺利,陈老师没有跟学生讲大道理,而是从他接到女孩子父母的电话谈起:你的父母是憨厚、本分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不好,他们外出打拼为了谁?——然后陈老师结合自己出了一次严重车祸,生命差一点难保的经历,让学生学会坚强。陈老师意味深长的谈话,让这个孩子感动了,女孩子的眼眶湿润起来。谈话结束时,这个女孩突然提出了一个让陈老师意想不到的要求——“老师,我想抱抱您——”陈老师诧愕,但瞬间明白,她是把陈老师当成了父亲。陈老师张开双臂——她一下子扑倒在陈老师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你的传授、疏导、教育,学生才能接受。
他的班主任工作成为了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总爱在年轻班主任面前自豪地说“向老陈学习,工作勤勉、关爱学生”,当中年班主任叫苦叫累,提出想辞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校长总劝勉曰“老陈五十多岁了,跛着个腿子尚在奔走,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年过半百,但是依然深钻业务、勤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2015年他所执教的语文课《王几何》在初中段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荣获鸦龙片区第一名;所撰写论文《初三复习课堂仍要坚持朗读教学》在省级《新课程》杂志2016年第三期发表;2016年6月由他执教的作文评讲课《有时,我也想——》全区视频展播,得到专家的肯定与好评。2018年主持研究的微型课题《微探经典蒙学新意》区级结题,2019年撰写的师德征文《瞧,咱们的老陈》获得省级二等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所任教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中考他所带901班有20人被“省示范高中”录取,再一次刷新了我校平行班单班上重点高中的历史。他所任教的语文中考成绩创龙泉初中的历史新高:人均分93.2,优分率40.7%,及格率96.3%。2019年中考龙泉初中有7人硬上“省级示范高中”(全校4个班),他所带的901班就有4人。
他是教学一线的一位老兵,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为了心爱的学生,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孜孜不倦,乐于奉献。他是学生爱戴的老师,他是同行学习的楷模。他把自己化作春风,吹开桃李枝头蓓蕾红,他把自己当作春雨,雨露满园尽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