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诸暨经济如何危中求机?
2020-03-16 09:57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375次 我要评论
导读:2020年的开端注定不平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道出了众多经营者的心声。原本是销售旺季的春节黄金周,在“不出门”的防疫冲击下,实体店铺面临线下消费寒潮、农产品滞销、企业复产受到上下游配套工厂制约等困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继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疫情肆虐之下,每个家庭、..
2020年的开端注定不平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道出了众多经营者的心声。原本是销售旺季的春节黄金周,在“不出门”的防疫冲击下,实体店铺面临线下消费寒潮、农产品滞销、企业复产受到上下游配套工厂制约等困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继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疫情肆虐之下,每个家庭、企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对各方而言,既是危机,也是大考。有人曾用“活下去”对2020年企业的生存状态做评价,但“怎样活下去”才是根本,危机中同样蕴藏着转机,山不转水转,总有一条路能通大道。未来,还有着无数不可预知的困难,诸暨经济如何增强抗风险能力?高质量发展之路又如何突围?
危险尚未结束
次生风险随时暴发
小方在大唐街道一家小厂上班,空闲时,他开始找一些外卖兼职来打发时间和补贴家用。“外地的工人很多都没回来,我们工厂的现状就是生产线有单没人,包装线有人没活,本来4月初要出货的单子肯定来不及交货了。”小方说,厂里接的是外贸单,如果客人可以商量的话就能往后延,实在没有商量余地就只能空运,空运的费用很高,利润很薄,基本上是亏损了。
大唐袜业城经营户也表示,不少实体店铺还没开门,再加上交通不便利,许多常年进货的客人都没来,同时因为学生、上班族宅家导致对袜子的需求降低,销量下降了不少。一直在袜业城收发快件的申通快递员告诉记者,以前每天发件量在300到400个,这段时间每天有100个就算不错了。
精诚誉珠宝有限公司的老板谢良华来自广东,在当地有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珠宝配件厂,线下门店开在山下湖镇。“珠宝饰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这个行业线上、线下,上游、下游的生意都受到了重创。” 谢良华说,即使复工,生产力跟不上,算上厂租、水电、管理费,各种防疫物资开销等,依然是亏损状态。更让人心痛的是,因为交不出货,面对找上门的大单他只能忍痛谢绝。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经济发展被迫按下“暂停键”。尽管从2月上旬开始,我市企业陆续着手复工,但因员工返岗难度大、行业上下游复工步调不一、物流运输受限等因素导致复工复产困境重重。记者从商务局得知,目前外贸形势严峻,2月份我市进出口总值9.05亿元,同比降53.06%,环比降73.71%;其中,出口4.8亿元,同比降66.76%;进口4.25亿元,同比降12.13%。
“目前,国际疫情现状让我更担忧,谁知道会不会临时取消订单。”浙江建培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建文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建培纺织刚发出了一批前往意大利米兰的外贸订单,预计对方要一个月后能收到,这其中不知道疫情会怎么变化,也不知道物流是否通畅。
一些配套企业停工停产也拖住了企业复产的步伐。记者了解到,在纺织服装行业,步森反映上游温州地区原料供应商基本未开工,即使开工了也无法运输到位等问题;机电装备行业中,盾安环境反映上虞等五金配套企业不能同步开工;金海环境、蓝博空调仅在市内就有10多家中小配套企业,企业能否全面恢复产能取决于这些企业的开工情况。此外,健力钢管、大东南等企业均反映存在外省原料供应不畅、产品进出难等问题。
“主要行业复工情况各异,总体‘硬’好于‘软’、机电类快于纺织类。相对困难较大的是纺织、水暖等行业。”市经信局综合科科长郭祖铭说,前两个主要受用工影响,大唐袜业11万名外地员工目前仅到岗3万名;纺织服装要看具体情况,本地用工企业复工情况较好,但外地员工为主的仅到位三至五成;受产业链影响,店口水暖面临房地产趋冷的现状,中东、俄罗斯等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项目尚未启动,产能仅恢复三分之一,初步测算,店口镇规下约8万名外地员工,目前到位3万人。
市邮政管理局行业监管科负责人钟科峰告诉记者,疫情对快递业的主要影响是部分快递从业者因担心风险推迟返岗,一线快递人员供给不足,当前鼓励企业招募本地员工填补空缺岗位。此外一些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快递员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收件人的不便。
产业短板放大
智能化改造是突破口
“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这块短板在这次‘疫’考中暴露得更加彻底。要想补齐这块短板,企业必须加大数字化、自动化改造步伐,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产业靠拢。”市经信局数字经济科科长黄城说。
疫情是面放大镜,把短板进一步放大。据统计,本应在年初返诸的33万外来人员中,涉及到工业企业用工的有11万,其中湖北有2万多人,受疫情影响,湖北员工成了一个硬缺口。同时,以密集型产业为主,过度依赖人工、抗风险能力弱,大项目少、中低端多,智造不足等产业短板。
日前,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徐良平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用自动化设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员工的依赖。”事实证明,在疫情面前,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改造。
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铜管道管件部车间是公司最早复工的一个车间,整个车间共布置了四轴以上机器人60多组,其中六轴机器人共17组,所有工序设备均完成智能化改造,采用机器人作业。据了解,在智能化改造前,该车间共需人工17个,而如今只需要4个。通过后台控制室,系统终端实时显示车间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进度,整个车间实施数字化管理,减少车间内人员的集聚,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去做自动化,更加意识到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性。”店口镇常务副镇长朱庭传说,近年来政府积极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加快车间数字化改造,引进工业机器人和企业上云,一些已经数字化、自动化的企业,即使员工没有全部到岗,但能快速恢复产能。
主攻内销的建科纺织,去年9月完成“机器换人”,14条生产线只需要6个工人,“我们现在还有30个湖北工人未到岗,本来一人看6台机器变成一人看7台机器,没有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建科纺织生产厂长宋俊霞说。
当别家企业苦于员工不足难以复产的时候,浙江超安机械有限公司的81个老员工,回来了77个,还快速完成了招20%新员工的计划。董事长徐建生分析,这与公司完成数字化改造有一定关系。该公司在去年年底投入50万元,安装了MES系统。“系统科学管理了每个员工的计件和报酬,同时精确计算原材料消耗量,不仅节省了原材料,也吸引了员工回厂上班。”徐建生说。
借力产业转航
拓出一片崭新天地
有的企业迎难而上,强势突围,也有企业顺势而为,主动调整方向,成功升级突围。
原本以制造金属密封件、卫生用纸制品为主的诸暨市兴江密封件有限公司,复工后接到福建客户的要求改装生产线。经过一周的努力,一条纸尿裤生产线改装成了口罩机高速生产线,这也是全国第一条生产3D立体口罩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1分钟能生产300个3D立体口罩。”总经理张浩说。转了舵的兴江密封件很快迎来了订单大丰收,原先做纸尿裤生产线一年只能接10条生产线订单,现在一下子收到了福建、江西、河南等地20条生产线订单。口罩机高速生产线还根据配置的不同,定价在190万元到250万元不等。
作为小微企业,浙江万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呈现了销售逆势上扬的态势,总经理李见军道出了原因,“我们年前就备足了原材料,员工招聘也很顺利,同类企业还没回过神,我们就复工复产了,所以订单特别多。”除了汽配件订单爆棚,去年下半年还开发了烧烤炉。“去年把烧烤炉放到网上试销售,反响出乎意料地好。”李见军说。
此外,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工作,也催生了许多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电商行业,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较大的缓冲空间,成了疫情影响下的“安全岛”。
在山下湖镇目前有1000多家直播间每天火热开播,以山下湖镇海泰珍珠直播间为例,疫情期间,每天开播仅半小时,观看人数就轻松破千。主播小广告诉记者,春节后半个月的生意最火爆,他每天从上午8点直播到次日凌晨3点,有时候甚至通宵,日均播放16个小时,剖了1000多只蚌。客户主要以深圳、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为主,每天几乎要发100单左右的快递。
加强电商渠道布局,快速抢占市场的还有卡拉美拉,从偶尔直播调整成每天线上直播12小时,一下子粉丝数翻了3倍,卡拉美拉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00%以上,在2月份天猫童袜、女袜两个子类目销量目前均为第一。
严重依赖线下的一些行业,比如房地产、汽车、餐饮等,在线下受到严重冲击的特殊时期,也纷纷借助直播等方式,向线上转型。为了助力复工复产,同时拓展媒介经营新模式,本报策划部主任,汽车、房产媒体专业人士杨镔斌走出办公室,变身主播,推出线上车展和线上看房业务,一周多的时间,带货效果不错,直播累计播放量超过130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超过6600万元。“我们做的是本土化直播,目的是助力本地的一些实体消费行业,把客户定位在诸暨范围,针对性很强,不像抖音、淘宝直播是面向全国的。” 杨镔斌说。
提升抗险能力
高质量发展破解之道
这次的疫情虽是一次检验,但知难破难更为关键,面对市场受到的冲击,企业和政府都要提前思考应变之策和应对手段,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凭着“自身硬”才能“打好铁”。对此,我市部门、企业积极谋划思考,提出了不少对策和建议。
“疫情检验了企业的应变能力、管理水平,也将改变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所以企业必须应势而谋、因势而动,把危看成机,把机转为势,突围转型,创新发展。”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认为,我市企业应重视资金储备,在平时就具备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困难的企业战略准备。同时,更要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方向逐渐转型,让传统产品蕴含现代化生产理念。
“疫情对公司的冲击,目前还体现不出来,之前的订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浙江建培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建文坦言,建培纺织的产品大多出口欧洲,疫情对公司影响不大的原因是,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设备机器,并且核心创新能力强。“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如果不创新,倒闭是迟早的事。”
浙江万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见军认为,企业要求稳,就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万道在做好汽配件主业的同时,还会开发更多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小微企业受到人工、原料、物流、上下游企业等因素的影响更突出,而且省里的一些扶持政策的落地比大企业更困难。”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科长、小微办业务负责人方春均说,小微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重复性大,容易跟风模仿、低价竞争,对于电商经营也是一哄而上,缺乏亮点和质量支撑。企业需从质量做起,在细分行业中做强做精。政府在对小微企业支持的同时,要积极研究落地细则,加强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跨境电商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企业成本、产业供应链、物流运输压力大等方面。”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何烈军建议,对企业可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才。“我市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对技能型工匠的需求高于高精尖人才,在和企业沟通时,发现企业需要人才,但只在乎眼前技能型人才,而对能谋划转型发展的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重视度不够。”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说,只有走数字化转型之路,才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希望企业能和部门共同努力,加大培育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的人才,以此优化产业结构。
疫情之下,我市也采取了一些积极应对之策。店口镇的一些企业帮助产业链下游企业尽快复工,来唤醒整条产业链的产能。店口大企业结对中小企业,通过共享资源,解决小企业的员工住宿、物资配给不足等问题。此外,调配整个社区、行政村的资源,助力区域内中小企业复工等。杨梅桥社区有小微企业150多家,小微企业生产大部分依靠外来员工,但众多小微企业不具备厂内居住的条件,也达不到复工备案的要求,于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企业复工备案受理处”,并安排了集中居住点供外来员工居住。
对于我市产业结构布局,市经信局综合科科长郭祖铭说,下一步将立足现有产业,重点发力新能源电池、高端电容器、刺绣机电控等核心产业项目。突出“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先发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另外,经信局还对3627户工业高压用户采取“一对一”盯牢;对国家地方规下样本企业“点对点”跟进。同时继续紧盯企业防疫一线,做好规下复工复产政策性和操作性指导,加快推动口罩等防疫物资扩产项目实施。
市商务局则积极帮扶由疫情导致资金流紧张的企业,通过电话、网络提供在线咨询和申报指导,帮助协调申办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相关事宜。对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支付参展费用后不能参展的,给予实际支付展位费100%补助;对防疫物资出口转内销而发生的外贸订单违约赔偿金给予50%补助。现已补助企业11家,涉及参展费用52.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