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刘永浩,男,山东省德州市人,1984年6月24日出生,中共党员、新闻媒体工作者,曾任中国山东网德州站频道总监一职,现任感知山东网总编辑。刘永浩同志还是德州市微电影协会、德州文化促进会、德州传统文化促进会成员,一直以来致力于德州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
刘永浩从2010年进入新闻媒体后,一直工作在新闻报道第一线。近十年记者生涯中,采写刊发了大量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尤其是近年来,积极讲好德州故事,传播德州好声音,在服务幸福德州和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尽责有为,有的采访引导了舆论,有的作品促进了政策出台。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刘永浩为德州文化产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带领的团队获得第十一届德州市对外传播奖先进集体,拍摄制作的《德州窑永不熄灭的炉火》、《德州印象》、《德州有鬲氏引援舌尖上的中国》、《跨越千年话古城》和制作的《德州太阳城专题》获得德州市对外传播优秀新闻作品,并被德州市委宣传部推荐至德州电视台等媒体刊播。刘永浩个人被中共德州市委宣传办公室和德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评选为德州市对外传播奖先进个人。为德州文化产业做出极大贡献。
不忘初心 以一个记者的力量助力德州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人,应当做时代前行的瞭望者,还要努力做社会进步的引领者。能让新闻作品承担起厚重的社会责任,就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做支撑。而“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有着6年党龄的刘永浩,时刻不忘党的教导,坚持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他以笔为枪,守卫着正义,护航着发展,以一个记者的力量为幸福德州建设增砖添瓦。
中国德州京津冀鲁交易大会召开,刘永浩在会议前期及时部署工作安排,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对来自京津冀鲁多地的110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进行逐一分类并策划选题,以并大会突出 “协同发展,融合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题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中国德州京津冀鲁交易大会期间专门对举办9大专题、25个专场活动,金融方面设3个融资路演专场,3个论坛及研讨专场等专场活动进行分组研讨,中国德州京津冀鲁交易大会召开期间刊发稿件多次被其它媒体转载。
热爱公益 一个故事温暖一座城 一次报道帮助一个家
身为党员的媒体人刘永浩还是一名爱心志愿者,刘永浩一直坚持公益不是用来打发时间,也不是来作秀的,更不是 一项娱乐活动,他认为公益是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的一项公益事业,公益是一件有意义事情,做公益可以唤醒每一个人,让他们心里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公益活动其实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给人们什么,最重要的是散播爱的气氛,将爱的气氛散布在我们的星球上,提升这个世界的能量,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公益行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009年刘永浩接到一个求助热线,德州临沂孟寺镇有一个高度致残的小伙李道强需要帮助,刘永浩为保证热线的真实性,驱车100多公里前往李道强的家了解情况,原来李道强出生的时候后背长了一个带着脚丫的小腿,被认为是怪胎,满月后,父母多方筹借为小道强实施了背部小腿的切除手术,但可能是压迫神经的缘故,也可能是术后引起了感染,脚浮现了不适,脚面朝地,后来只能用脚面走路,并且脚渐渐溃烂。“ 我不想就这样死去,我还希望能够为社会更多的事情,我的身体是残疾的,我的眼睛是健康的,我希望把我的眼角膜捐给社会,去帮助其他人”这是德州市临邑县孟寺镇北小李村的李道强见到刘永浩的时候说的话,就是这句话触动了刘永浩的心灵,他决定帮助这个身体高度参加的患者。
刘永浩当时以《救救他的生命,让他的生命能够延续》为题报道并呼吁社会关注这个有爱心的高度致残青年,稿件刊发后引起社会关注,镇政府针对他的特殊情况已经为他解决了低保和大病救助,乡镇领导多次到他家走访,并送上慰问品,村支书也组织村里人经常帮助他。同时,社会上的许多好心人打来电话和邮寄来药品,山东莒县的中医陈龙凯一次性给他邮寄来50副医治他病情的中药,价值近7000元,并且隔两天打一次电话询问病情,热心为他提供病症解答。
3月28号得知梁家镇大杜村的大葱种植户周宝玉,种植了390亩大葱,妻子突发大面积脑梗需住院治疗看护,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家中还有90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导致60多亩地40万斤大葱没收收割销售,刘永浩了解情况后刊发《妻子患病,40万斤大葱滞销,禹城葱农盼援手》的新闻后引发社会关注,德州市康博置业有限公司第一时间给刘永浩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向禹城市梁家镇周宝玉伸出援手,购买15万斤大葱帮周大哥度过难关的意愿。
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做一个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媒体人
刘永浩同志身为一名党员,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并以身作则的同时,他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社会责任的奋勇担当,也令人感动,让人敬佩,更成就了一篇接一篇的重头稿件。无论白天黑夜,随时都得待命出发;机关单位的办公室、农民劳作的田间地头,甚至事故现场、飞驰的列车上,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刘永浩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奔赴新闻现场,也记不清多少次踏着泥泞在大雨中采访,而头顶万家灯火下班回家更是家常便饭。他的许多作品有的做为内参给党委、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的公开发表激浊扬清传播了正能量。随着做记者的时间越来越长,刘永浩优良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性格也成为了媒体圈里的一个品牌,刘永浩成为名记者的征途,也是护航幸福德州助力协同发展的过程。(潘书培 通讯员 安松)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