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造血” 资源变资产
2019-10-28 09:4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41次 我要评论
导读:“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经过摸排后,村里70多户汽配家庭作坊已预订了位置,这几天去收订金。”昨天上午,枫桥镇东三新村支部书记葛世剑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由屠家坞村、马岭村、四联村、东三新村4个村联建的汽配厂房面积达19000平方米,有5层高,可供100户家庭入驻,现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到11月初,将有70户陆..
“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经过摸排后,村里70多户汽配家庭作坊已预订了位置,这几天去收订金。”昨天上午,枫桥镇东三新村支部书记葛世剑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由屠家坞村、马岭村、四联村、东三新村4个村联建的汽配厂房面积达19000平方米,有5层高,可供100户家庭入驻,现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到11月初,将有70户陆续入驻。
“把标准厂房出租给‘低小散’家庭汽配加工户,不仅能减轻家庭企业的安全生产、环保压力,还能为村里带来200万元左右的物业租金收益。”葛世剑说,屠家坞村、马岭村、四联村、东三新村4个村是枫桥汽配产业的发源地,虽然有不少村民靠着汽配加工行业发家致富,但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薄弱一直是这四个村两委班子的心病。此外,100多家汽配小作坊还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让周边的村民们提心吊胆。在枫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四个村联合组建起市东三汽配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工业物业经营。四联村村民楼建根做汽配加工已经7个年头,一直盼着能早日入住新厂房。楼建根告诉记者:“到标准化厂房里去,有物业统一管理,环保消防不用再过多操心,我们只需要专心保证产品质量并推销出去就行了。”
枫桥镇4个村联建厂房增收只是我市“消薄造血”中的一个缩影。在消除经济薄弱村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我市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盘活存量资产、利用自然资源,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回归,形成变“输血”为“造血”、变“资源”为“资产”的良性循环,全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到2019年底,80%以上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山下湖镇则通过资源盘活法,充分整合村级土地、水塘、公房、废弃矿山等资源,创新模式,深入实施土地开发、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解放村推行“保底收益+赠送10%股份+利润分红”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累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每年可增收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在这轮“消薄”行动中,我市还调整了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股份,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的55个富裕村退股,共退70股,并再净增70股,共新增140股让给一批薄弱村参股。2013年,通过市、镇、村分别出资,以60万元为一股,共同筹集建立了诸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此次调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中的参股数由446股增加到516股,实现了年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参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