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十五是藏山传统庙会,藏山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缩影。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样的庙会,却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山西省盂县藏山风景区上演失传距今近100年的“藏山赶老会”,来自各地的游客也赶来参加这一民俗盛会,和108名着装扮相的当地农民一起重温“古藏山民俗风情”的魅力。
藏山风景区位于盂县城北18公里处,距太原121公里。属太行的支脉,其北与五台山风景区相接,东与汉北西柏坡相连,是一处前景广阔的旅游胜地。藏山,以流传着“藏孤救孤”的故事而闻名。据《史记·赵世家》等典籍记载,晋景公时,权奸屠岸贾累进谗言,致使赵盾全家三百多口被杀害。赵盾之孙赵武尚在襁褓之中,程婴和公孙柠臼为抢救赵氏孤儿赵武,与屠岸贾展开了一场“搜孤救孤”的斗争,后程婴用己子替代,而抱赵武逃至此处,藏居十五年之久。名其山曰“藏山”,盖以藏孤得名也。公孙柠臼被抄斩。后人为颂扬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舍身取义之壮烈事迹,遂在藏山立庙祭祀,代代香火不绝。藏山是中华沧桑变迁的一幅重彩画卷:有藏山藏孤之历史,然后才有赵氏一脉,而后才有赵简子、赵襄子,才有韩赵魏三家分晋,方有立国二百多年的七雄之一赵国。倘若没有赵氏孤儿一说,就不会在战国时代列国纷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赵国的位置。
从藏山祠至景区大门程婴骑马雕像,灵感大王巡游,由百人盛装銮驾组成的巡游队伍,将灵感大王圣像请出巡游。以表演的形式从动作、形体、步伐以及唱词各方面进行观赏性展示表演,通过落架、祭祀、祈祷、谢神等一系列活动,再现传承了千年的祭祀仪式,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藏山赶老会”,是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由祈雨后祭祀、供奉、集会、娱乐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据传,“藏山赶老会”在宋代已形成规模,经元、明到清朝已发展到千人规模,已成为一种程式、人物、扮相、音乐等多元素综合性盛典。民国时期尚存完好,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消失至今。
山西省盂县,在春秋时期被称为“仇犹古国”,在盂县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民间古老的传统习俗,祭拜藏山管风管雨的灵感大王。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民种在地里,收在天上,天旱时就祭拜灵感大王。“人有真心,神有感应”是老百姓天旱祈雨之后对“灵感大王”回谢的一种纪念性活动。这种祈雨会,就叫“藏山老会”。藏山风景区经过近几年的挖掘、整理,终于拯救复活,重新面世。
“藏山赶老会”由开道锣、门旗、头锣、头牌、高罩、铁炮、大旗、战鼓、粗乐、八义、八仙、金瓜、钺斧、朝天镫、围子、牛角号、灯笼、敬香盘、銮驾、龙凤扇、万人伞、随护、执事等共108人构成,分别身着相应的服装、道具,按照规定的步伐、动作、节奏来统一表演。 “藏山老会”的“迎銮驾”仪式最为红火、隆重,每逢农历四月十五,分散在各地的108尊“小大王”同回藏山落驾,享受人们的香火,各地因条件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迎銮驾形式各具特色,但人们敬大王之心都是相同的。“藏山老会”的恢复,对藏山旅游景区内容的充实,对全县群众性文化生活的丰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藏山,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湲,山光水色瑰丽,风景四季宜人;古刹建筑,格局绝妙,疏密得体;所有楼、台、殿、堂、亭均依山傍壁而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人如在画中,似入仙境,故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誉。古有“藏山十景”之称。藏山祠规模宏大,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组藏山美景。(程瑜 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