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网友世界 ☉ 书海无涯勤为舟,矢志翰墨写春秋 ——印象中国书法名家许锦宏

书海无涯勤为舟,矢志翰墨写春秋 ——印象中国书法名家许锦宏

2019-04-19 12:5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186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许锦宏,字心瀚,室名梅景堂,别署梅香书屋。山东兖州人。中国书法家理事会理事、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黄宾虹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 “端信”兖州之西有新驿,为古驿路之腰站,当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士商农工络绎不绝,迁客骚人常以..

许锦宏,字心瀚,室名梅景堂,别署梅香书屋。山东兖州人。中国书法家理事会理事、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黄宾虹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

“端信”兖州之西有新驿,为古驿路之腰站,当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士商农工络绎不绝,迁客骚人常以吟诗作画、赋词唱曲的方式排遣羁旅之愁,兴之所至或感怀至深常笔走龙蛇于墙壁,后来之客若有所思又添加新作于其上,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悄然传播,经风历雨日积月累,一方乡野鄙陋之地文化积淀越来越厚重,人才辈出名声鹊起。

中国当代书法家许锦宏先生的祖上跻身士林,家族文脉繁盛,1957年出生的他正处于新旧中国更迭之时,乡村中既有新式学校传播新知识,又有乡贤士绅教授四书五经。从小生活在鸿儒之士如云、经史典籍如海、书法绘画作品如林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之下,许锦宏自然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许锦宏家老屋的中堂悬挂着一幅楷书写就的《前赤壁赋》,小小年纪的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书法基础,然而,隽秀俊美的书法作品让他每每心驰神往,常常在心中揣摩其形其状如痴如醉,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涌漾的兴致,便用手指兀自在地上临摹起来,越写越有感觉,越写越觉得神韵十足,笔画顿挫之时竟然忘记手中并无一物可恃,一篇自觉精彩绝伦的临帖完毕,手指虽被磨破,许锦宏却乐在其中,当他眉飞色舞向父亲讲述这段光彩的事情时,父亲并没有赞许,而是声色俱厉的一顿批评,批评之意,一是爱怜,二是提醒,爱怜孩子手指受伤,下次不要如此而为,提醒是教育孩子这种练字方式不可取。严厉态度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一门心思找寻果腹之食是每个家庭焦头烂额的头等大事,哪有闲钱购买笔墨纸砚供孩子练习书法技艺呢?作为家长的父亲只能喝止孩子对艺术的喜爱,所以,这颗种子只能萌发在许锦宏的脑海中,但《前赤壁赋》书法作品的一笔一画、波磔顿挫刻在他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他期待春暖花开的呼唤、和风细雨的滋润,可梦想很快扼杀在摇篮中,接踵而至的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席卷华夏,家中的楹联字画、经史典籍还有他最钟爱的楷书中堂被付之一炬,八九岁的许锦宏失学在家,不得不整天扛着䦆头和大人们一起战天斗地或背上箕筐割草拾柴,如果没有时势转变,如果没有机遇巧合,那么,面朝黄土背朝天便是他将来的命运。

其实,中国自古便有耕读传家之说,纪晓岚曾书写一幅对联曰:“一等事耕地,二等事读书。”近代两位励志大家曾国藩和梁启超都出身农民家庭,两个家庭积累几代人的余粮才能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金钱维持读书求仕之需。生存是百废待兴新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粮食的生产者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才能维持国计民生,当时而言,一个农民完成向“士”也就是文化人的转变堪比登天难。

然而,许锦宏心中的书法种子却以另一种方式萌发新蕾长出嫩芽,乡村中会写毛笔字的后生凤毛麟角,初通文墨的他幸运地被老师选中当上一名书写大字报的宣传员,纸墨无算他可以肆意练习,时间充足他可以揣摩笔法,工作单一他可以心无旁骛,就这样,许锦宏意外练就书法练习者最应该具备的“童子功”,古代的私塾先生常常会让学生把一个大字写上几百遍,目的就是刻意训练悬腕悬肘功力和对法帖一笔一画的精准书写技能,回想当初,如今已成为中国书法家佼佼者的许锦宏还是无比感恩那段误打误撞获得的大好时光。同样,整天书写大字报比许锦宏年长一些的中国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先生更是把“苦差”当成了励志之举,行、草、隶、篆都练得像模像样,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庞中华乘着春风的翅膀一脚踏进明媚的春天里,顺势而为办起硬笔书法班,希望有一手漂亮字体装点门面的学习者顿时趋之若鹜,在赢得广泛声誉之后,庞中华出版了数十本硬笔书法字帖,很快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书法界的大家,取得名利双收的巨大成功,看来,一个人只要善待生命中每一次意外或必然的经历,不抱怨不埋怨,总会迎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许锦宏虽没有开班收徒,然而他在参加工作之后就获取一个“书法家”扬名于外的巨大优势,工作环境虽多次变动,但他始终从事以书写为主的职位,这样,他就有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稳固儿时的梦想,惜时如金的他勤勉刻苦地沉浸在练字中,每天晚上持之以恒地临帖背贴,用以弥补当初练字时缺失的中规中矩这一课,经过博学雅集、深修潜练、群研通达、广览明慧长达十几年的精研静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许锦宏对各种书体都深入底里,真正揣摩到往圣先贤的笔法笔意,更获得书法界资深大家的认可和推崇,纷纷盛赞其书法作品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三者皆备,评价曰:其书法一笔下去变化万千,一笔下去奇妙无穷,一笔下去枯树怪石,一笔下去龙蛇潜行,书风刚柔相济、方圆相宜、妍婉秀丽、潇洒俊逸,风格鲜明,艺术感染力直透纸背。

北京繁华街市的许多老字号店铺往往舍近求远,不远千里力邀许锦宏到京城为他们专门题写匾额或堂号,许锦宏初时并不解其用意,事后人家告知曰:“京城内书法方家多多,匾额上的笔意笔法若出现错讹,他们见到后便会挑刺,到时候更换是小事,贻笑大方确实丢人现眼,您的字法古依规,一笔一画严谨有度,任何人也找不到指摘之处!”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绍于古人。”追求神采、书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看来,许锦宏的书法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向来重视微末细节的百年老店请他来书写真是英明之举。许锦宏内心欣然的同时,更加感到练习书法必须下一番真功夫的重要性,因而,他在指导后学之辈时常常语重心长地说:“练习书法急不得,急不得,一笔一画靠时间打磨,书法爱好者必是一个勤奋之人,吃进多少功夫就有多少自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了“童子功”打底,又有一番寒彻苦的扎实锤炼,再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雨无阻,书法技能日臻成熟的许锦宏在名家高手如云的书法圈脱颖而出,不刻意间便嬗变为中国当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入展“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中华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等并获奖。2008年台湾举办的第18届国际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中获银像奖;2008年同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1回全日中展中入选并入编作品集;2008年北京奥运村举办的“中国书画奥运展”荣获金奖,作品入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型珍藏巨著《中国书画精品典藏》并被收藏;2009年加拿大举办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中获奖并入编作品集,特授予“华人艺术界资深书法家”荣誉称号;2010年3月,作品入编中国文献出版社《中国当代艺坛巨臂》 ;2013年8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举办的“纪念习仲勋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入展并入编作品集;2013年12月,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作品入展并入编一代伟人世纪之光《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典藏;2016年11月,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举办的“飞天梦强国梦中国梦”全国书画大赛作品获金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品集;作品进入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许锦宏早已成名成家、书约不断,其书法作品的润格已达到一流书法家的高位,然为了博采众长切磋技艺,他很早就在一处幽静之地开设了“梅景堂”,这里成为专门研习书法探讨艺术的“精舍”,高朋满座契阔谈宴,胜友如云挥毫泼墨,敦厚淳朴、性行淑均的许锦宏用人格魅力吸引着声名远播的书法大家常雅居于此,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同道。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仰慕其书道者闻听“梅景堂”的声名之后,纷纷前来求学寻问,许锦宏热情相待诚恳相助,从不吝惜所学所得,对后学之辈尽心尽力指导指正。

逝水流年匆匆而过,随着岁数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书法研究的增进,许锦宏深感生命如白驹过隙,作为一名书法家,他觉得自己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尽一份绵薄之力,让书法这一瑰宝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让自己平生所学所悟惠及后学,许锦宏经过周密考察和极力争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兖州分会落户“梅景堂”,更为欣喜的是中国东方巨龙书画艺术家研究协会同时授权许锦宏成立山东分会并选聘他为分会主席,肩负书法艺术传承重任的他立志把弘道养正的“梅景堂”打造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十余载书法路,许锦宏赢得了文化自信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赞誉和声名,然书途漫漫艺海无涯,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依旧耕耘在书海翰墨之中,上天仿佛眷顾执着于这位书法技艺的坚守者,并没有在他的脸上刻下岁月侵伐的痕迹,书如其人,艺品如斯,创造创新美好作品的同时,“美”也留在许锦宏的心中和神情中,穿着休闲的他举手投足宛若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真正应了“艺术常青芳华永驻”这句话!

作者简介

邵云虎,任教于济宁市兖州区军民学校,山东省第二十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工作之余,他用文学笔触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社会正能量。自2015年以来,在国家级十强期刊《人生》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青年》发表了十几篇散文、随笔,在《教师报》、《山东教育》、《知识窗》、《语文周报》等报刊上撰写了十几篇学术论文和教育心得。在《故事会》、《做人与处世》、《中老年时报》等诸多报刊平台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小说、故事、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文学作品经常在全国、省、市征文中获奖。

(区文联 刘娟)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