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绍兴头条 ☉ “夜泊”枫桥(六) 一个馆藏的“枫”回路转

“夜泊”枫桥(六) 一个馆藏的“枫”回路转

2018-09-09 10:09    来源:今日绍兴    作者:未知    阅读:231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枫桥经验”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它从出现、推广,到发展、创新,始终不失务实、明理的精神内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枫溪江畔是怎样的人文渊薮让一个小镇能够创造不寻常的“扛鼎”之举?让我们打开枫桥的记忆,沿着馆藏的轨迹去寻找答案。请看“夜泊”枫桥系列蹲点报道的最后一篇《一种馆藏的“枫桥记忆”》..

360截图20180909101550608

“枫桥经验”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它从出现、推广,到发展、创新,始终不失务实、明理的精神内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枫溪江畔是怎样的人文渊薮让一个小镇能够创造不寻常的“扛鼎”之举?让我们打开枫桥的记忆,沿着馆藏的轨迹去寻找答案。请看“夜泊”枫桥系列蹲点报道的最后一篇《一种馆藏的“枫桥记忆”》。

孝义路,位于镇街中心,是枫桥的新地标,红枫义警工作站和枫桥记忆馆相对而立,新建不久的乡贤馆也坐落于此。陈海,是枫桥镇古镇保护办公室的负责人,在他看来,要了解枫桥的前世今生要从这个“记忆馆”开始,而枫桥显赫记忆的开篇则必定是“枫桥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

枫桥实在是群贤雅集之所在,“三贤”并立是不可攀越的故国风流。清代有钱塘名士撰文,称“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代”,王山农、杨铁崖即为王冕、杨维桢。而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人物画的大家,时人对他评价是“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意思是他的艺术成就后人无人能及。

陈海:我们“枫桥经验”肯定是受枫桥文化的影响。我们现在在初步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枫桥文化概括为四个字:忠、孝、义、爱。王冕身上就体现了我们枫桥人的孝。百善孝为先 。所以枫桥人说理,比较文明,都是这种孝道在影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600多年前,避世隐居在枫桥的王冕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墨梅的丰姿和诗人的傲岸跃然纸上。

后人评注王冕的诗作“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这种“要为苍生说辛苦”的情怀,是具有强大穿透力的遗产。枫桥人一向看重忠厚古朴、耕读传家,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前往王冕故居所在地的栎桥村,继续探寻诗句背后的源流。

在栎桥村两委会,恰好赶上村里每周一次的民情分析会,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村里筹建王冕纪念公园的事。拆房动土,这在哪里都是大事,因为这个项目涉及到村里百来户农房,关于纪念公园的一处通道是“改动设计图纸、绕开农房”还是“动员相关农户拆迁”,村干部和几位村民代表一直有分歧。

和当年村民自筹100多万修复王冕故居不同,这次纪念公园项目的投资预算中有超过十分之一是农房的拆迁补偿,只要有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没做通,工程就不能动工。

不过,对于这项工作,王永全倒是显得很有信心,他说,“神器”是村里的132名党员干部,他们是全村人的“老娘舅”,根据实际,栎桥自创了调解四法:亲情调解法、威望调解法、微信调解法和背对背调解法,去年以来栎桥村的矛盾调解率达100%。不到一年,绍兴市首批“五星达标、3A争创”村的荣誉,实至名归。

枫桥镇栎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全:我们政策处理,全部是经过两委会讨论,党员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再落实下去的。栎桥老百姓民风比较淳朴,有什么事他们都比较支持,村里团结了以后,接下去的事情做起来就比较顺利了。

王永全说,因为有王冕,栎桥村光是村庄美还不够,还要有内涵。在栎桥,无论是乡村记忆中心的乡贤图集、百姓收藏,还是文化礼堂的歌舞蹁跹、笔墨书香,都透着股新农村人的风雅和内敛。王冕的孝亲传承和枫桥经验的“德治”,在栎桥化作了最接地气的工作法。

王永全:如果有户人家对爹娘不孝顺,或有一些不明智的举动。那我们村两委会上门做工作,就是孝顺爹娘应该是第一位的,(孝为先)在我们两委会里面一句话就是,你爹娘都不孝顺,你这个朋友就没有了,谁跟你做朋友?这就是德治的一种体现。

离开栎桥村回到镇里,我们在乡贤馆再次见到了陈海。他领着记者特别去看一个人的照片——陈友堂,55年前正是他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创造了“枫桥经验”, 在当时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实践中,诸暨县枫桥区没有发生武斗,更没有捕人,而是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说理斗争。

枫桥镇古镇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陈海:枫桥经验里面我们绕不开一个人,陈友堂。为什么陈友堂觉得文斗比武斗要好呢?我觉得他可能就是从本心出发,从他的良知出发。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思考“枫桥经验”为什么出在枫桥?我们觉得最大原因就是我们这种文化基因比较务实,比较喜欢讲理,让他们(群众)知道你这样做是符合人的本心的,这又要回归到阳明心学。

蹲点手记

烛照古今,洞穿百年,先贤们给枫桥留下了耀眼的人文禀赋。从“人管人”到“文化管人”,无论哪种治理模式、管理方法,成风化雨还得凭人心。当年王冕的赋诗长啸,陈友堂的以理服人,到今天的“三治”融合,枫桥的记忆、“枫桥经验”的轨迹,无不扣合时代的脉动、人本的需求、良善的初心。55年,“枫”回路转,一心为民的清气犹在,依靠群众的颜色不变!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