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社会视角 ☉ 人才评价长期搞"一刀切" 弊端显而易见

人才评价长期搞"一刀切" 弊端显而易见

2018-08-03 10:58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81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省农科院蚕桑所副研究员李有贵最近很开心,他转让人工桑黄栽培技术3年使用权获得300万元转让费,在单位职称评定中约能计30分,这使他在未来的职称晋升时有了坚实的基础。除了论文和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绩也能成为创新贡献的证明——省农科院的这项政策,拓宽了人才评价的视角。 人才评价长期搞“一..

      省农科院蚕桑所副研究员李有贵最近很开心,他转让人工桑黄栽培技术3年使用权获得300万元转让费,在单位职称评定中约能计30分,这使他在未来的职称晋升时有了坚实的基础。除了论文和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绩也能成为创新贡献的证明——省农科院的这项政策,拓宽了人才评价的视角。

  人才评价长期搞“一刀切”,弊端显而易见。科技人员丰富生动的创新活动,最终却要体现为表格中几条僵化标准下的数字,这种政策被戏称为“一格一格降人才”。曾有不少科研人员放弃自己长期耕耘的方向,转投新的领域,只是因为“更好发论文”,而有论文才能有职称。对于企业来说,以论文和课题为中心的职称评审制度也显得不公平。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应当具备足够的丰富性和包容性,让包括应用型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至于有“边缘”之感。当前,我省着力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探索以专利成果、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标志性业绩的分值权重,正是看到人才评价激励的“指挥棒”作用。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