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热点聚焦 ☉ 生命精彩,凝结于每一章的韵律节拍(报告文学)

生命精彩,凝结于每一章的韵律节拍(报告文学)

2018-06-04 08:39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96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刘维嘉房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龙的故乡之美称,饮誉中外。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儿女,... 刘维嘉 房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龙的故乡”之美称,饮誉中外。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儿女,其中的名人,宛如十..

刘维嘉房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龙的故乡之美称,饮誉中外。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儿女,...

刘维嘉
房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龙的故乡”之美称,饮誉中外。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儿女,其中的名人,宛如十渡的瀑布,从太行山山脉的最深处不断涌出。
赵东升,是土生土长的房山人,不仅是一个文化名人,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他感受过生与死的瞬间,承受过期待与失望的痛苦,经历过健全与残疾,残疾与健全的命运转折。他用命运中的奇迹,谱写出生命的华美乐章。
痴迷诗歌和歌词写作的赵东升,在友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一手挽着充满激情的歌词,一手拉着动人心弦的音符,在音乐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步入了高雅圣洁的音乐殿堂。
唤醒生命回声的顽强
在密云水库东侧,蜿蜒起伏着101国道。
这条国道的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学校、商店。建在山脚、山腰和山上的房子,被绿意盎然簇拥着。热情的风儿,携带着水库的清爽气息和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从京城来的人们陶醉于这独特的景致中。
初夏时节,时任良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局级后备干部的赵东升,正在北京市委党校青年干部班学习。
这天上午,他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在党校的组织下,来到了密云,来到了密云水库畔,考察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考察结束后,同学们陆续来到101国道聚齐。赵东升和几位同学来到路边后,一边等候着其他同学,一边聊着考察感受,等待着车的到来。
谁也没有料到,无情的车祸正在向着他们袭来。
11点多的时候,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货车从远处疾驶而来,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巨大山石,又像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向他们这边压了过来。
随着“轰隆隆-咣当!轰隆隆-咣当!轰隆隆-咣当!”的连续巨响,大货车一连撞了十多辆小轿车和小货车,不幸的是,赵东升也被这辆大货车从身后撞飞,又被狠狠地摔落到地上,躺在了血泊中。
 
时间永远定格在2007年5月18日。
兽性大发的肇事大货车,终于不情愿地停了下来。
聚齐等车的同学们躲过了这场灾祸,等定下神来,忽然发现赵东升不见了,这可把大家急坏了。他们马上分头沿路寻找,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喊着赵东升的名字。
此时的赵东升,正趴在大货车车底下,他的左右胳膊已经血肉模糊,鲜血不断从伤口流出,染红了路面。
 
突然的撞击,一下子把他撞晕了。等他逐渐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趴在大货车后轮子两轮之间的地上,这才避免了更大的伤害。
他想侧侧身子,挪动挪动腿脚儿,这才感到已经一动不能动了,惊恐!惊恐!下半身还在吗?他慌忙去找,用手去摸,可是让他失望了,他已经抬不起头来,两条胳膊也无法活动了,知觉就像被魔鬼夺走了。
 
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呼喊着自己的名字,就用微弱的声音使劲回答:“我在这儿!我在车底下!”同学们终于发现了他,有的询问他的伤情,有的给120打电话,还有的给良乡镇和赵东升的爱人梁希红打电话联系。
很快,数辆救护车拉着刺耳的警报,从远处疾驶而来。
急救车的医生们到了车祸现场,马上用担架把受重伤的赵东升和其他被撞车辆上的轻伤员送到救护车上,对他们身体上的创伤进行了简单处理。然后,救护车拉着他们到了密云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们对赵东升的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是否骨折等情况进行了检查。赵东升因脊髓受到外伤性损伤,他的四肢已经失去知觉,丧失了活动能力。此外,他的左右胳膊也被严重挫伤。
 
正当医生研究治疗方案的时候,良乡镇镇长胡玉富,赵东升的爱人梁希红也从房山区急火火地赶到了医院。
 
梁希红在良乡医院工作,她来到抢救室,看到爱人的伤情后,心里好一阵子难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怎么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
梁希红预感到爱人的伤情特别严重,在征得医生同意后,立刻和胡玉富他们一起驱车,紧随拉着赵东升的救护车,前往市内医院医治。在路上,她和胡玉富及党校的同学们商量着,去哪家医院更好。一路上,他们联系了好几家医院,最终选定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
由于提前已经联系好,北医三院为赵东升开辟了绿色通道。赵东升一到医院,就被迅速送到急诊室。随后,医生们就紧张有序地忙了起来,经过一系列检查,最后被确诊为颈椎第六七节和胸椎第一节受伤引起的高位截瘫。医生连夜为赵东升做了手术,同时,还对他的后背和右臂的外伤进行了处理,对他左胳膊的外伤做了原地植皮手术,手术一直做到深夜。
 
赵东升从手术台上下来,被推出急救室,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谁也无法改变他残疾的命运,无法预测他的未来。也许,他从此要用轮椅代步了。“残疾”,当这个抽象的名词,却真真切切降临到他的身上,他的生命轨迹,也许就此改变,就像无情的冲击波,把他和他的整个家庭,把所有的一切都打乱了。强烈的冲击波,还冲击到他所有的亲人们,朋友们。
看着术后的爱人,梁希红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他的伤势,他的伤势和桑兰一样——颈椎骨折,那将是什么后果?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担心起来,桑兰在美国接受那么先进的治疗,仍然胸部以下高位截瘫。那么,东升呢?他颈椎以下的肢体已经没有知觉了。
在他睁开眼的那一刻,梁希红强忍住泪水,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东升,手术很成功,没事儿了,会好起来的!”高位截瘫,是高位截瘫,多么让人揪心的字眼儿,无情地降临到这个家庭。
 
梁希红和家人都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让人无法承受的现实,从医生到梁希红等亲属和朋友们,都从始至终向赵东升善意地隐瞒了他的伤情。
 
手术后,赵东升仅有眼珠还能转动,脖子以下都失去了知觉。他平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嘴上套着呼吸机,鼻孔中插着鼻饲管,脖子上戴着护颈椎托,左胳膊打着石膏,右胳膊上套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尿道里插着导尿管。双腿下垫着枕头,两条胳膊下也垫着垫子。
在他的右手背上扎着输液针头,旁边立着高高的输液支架,在支架上面挂着两瓶输液瓶,输液瓶里的药液和给养,不紧不慢地沿着细细的透明输液管,顺着血管缓缓流入他的体内。
赵东升由于丧失了吞咽功能,很长时间不能进食,加上体液流失,医生便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为他补充高热量、高营养液体和电解质。用这种办法,为他保持体内血溶剂平衡,帮助神经传送,调节肌肉收缩和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方便人们帮助他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在梁希红的眼里,高位截瘫这样的患者经常能见到。让她心里难受的是,眼前的患者,不是别人,而是她的终生伴侣,她心里最爱的人。她十分清楚,因外力造成颈椎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的人,能恢复过来的,希望很渺茫,除非奇迹发生。爱人才四十出头儿,很有可能要永远坐在轮椅上了,她不敢再往下想了。
 
那个时候,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即使东升真的再也不能站起来,不能正常行走了,自己就充当他的“腿脚”,陪伴着他走好今后的每一步,决不让他遭受一丁点儿罪。即使自己再难受,也无法和爱人的心情比,她不能在脸上流露出一丁点儿痛苦来。
梁希红在照顾赵东升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忍受着痛苦,努力微笑着,为的是能够减轻爱人心里的忧愁和压力。
为了照顾爱人,梁希红为他找了护工。
赵东升的二哥二嫂都是农民,他二哥是个体工商户,有三摊儿生意。当他得知弟弟的情况后,二话没说,把自己的生意摊子关了门,就和老伴儿一起,风风火火地赶到北医三院,来看与死神擦肩而过,差一点儿就永远见不到的弟弟。在善良纯朴的二哥二嫂眼里,亲人的冷暖安危,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事情,有什么要比亲情还贵重呢?
他们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给弟弟买菜做饭,送汤送水,喂水喂饭,洗洗涮涮。二哥还帮着护工端屎端尿,轮流着昼夜照顾弟弟,一直到弟弟转院和出院。
温暖生命内涵的勃发
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赵东升还不知道自己的伤情有多么严重。
他觉得自己的胳膊腿儿也没有骨折,有的都是皮外伤,没什么大事儿,顶多在医院躺些日子,很快就能出院上班了。
心里一直惦记着单位的赵东升,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默默地忍受着痛苦,期盼着早点儿出院。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让他承受着不知哪天才能出院的等待、等待、再等待。过了几天,他还在病床上躺着,插在身体上的管子,一根也没少;又过了几天,他仍然在病床上躺着,插在身体上的管子还是一根也没少。
 
赵东升和其他高位截瘫患者一样,无法避免地经历了难以忍受的并发症。
脊椎的严重损伤导致的高位截瘫,不仅造成赵东升四肢失去了知觉,还给他带来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他从腰部到脚经常痉挛,而且对声音非常过敏,突然的声音会加重他的疼痛和痉挛。他的脸是僵硬的。从他的上腹部一直到双脚,昼夜疼痛,有时就像万根针扎在他的身体内,有时就像被烈火烧烤,整个身体就像被水泥灌注了那样沉重,持续不断僵硬的疼痛。他从腰部到脚在做了核磁共振以后,已经不出汗了,更加重了身体的疼痛。他的双手摸什么都像摸铁板,摸爱人的头发就像摸钢丝,尤其是以后双手脱皮,露出了鲜肉,钻心地疼。他的拉尿也成了大问题,小便还可以用导尿管排出,而大便即使用“开塞露”药物帮助,也时常很难排出,只能依靠人工帮助。
 
他每天的饭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了,不是牛奶,就是米粥或疙瘩汤,而且米粥里不能有米,疙瘩汤里不能有疙瘩,只能用鼻饲管喝这些汤汤水水。每两个小时一次,每次喝水10毫升,流食40毫升,昼夜不断。
 
时间对他来说,真是太残酷了,他期盼着身体早日康复,早点儿结束这度日如年的日子。
赵东升的爱人和二哥二嫂,在陪伴他的时候,都担心他想不开,心理压力大,就千方百计想办法让他开心。
 
生性坚毅的赵东升,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伤情有多么严重,尽管没人告诉他实情,可现实明摆着,他已经预感到颈椎外伤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他心里明白,大家没有捅破这张窗户纸,都是为了自己好啊,亲人们一定会比他还要难受,在他的面前,也在隐藏着内心的极大痛苦,而把快乐和温暖带给他,这是多么厚重的亲情啊!想到这些,赵东升在爱人和二哥二嫂面前,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宁可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也不想让惆怅影响到亲人和朋友。
 
性格开朗,喜欢幽默的赵东升很理解亲人的心情。有一次,他对守护在身边的爱人说:“希红,你别担心,我命大,没事儿。我还没和你过够呢,阎王爷不会忍心把我从你的身边拽走。你看,我身上插着这么多管子,像不像科幻片子里的机器人,正在充电呢?”他的爱人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可她的心里却难受了好一阵子。
 
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一直牵挂着赵东升。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和朋友们,也都惦念着他。在得知他的伤情后,不断有领导和同事来看他。由于医院有规定,来探望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时间和人数上,都要受到限制,为的是患者更好地的治疗和养伤。赵东升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来看他的领导和同事逐渐多了起来。
 
一天,区长到医院来看他,关切地询问了他的伤情,还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区长临走的时候,安慰他说:“东升,看你的情况,怎么也要休个一年半载的。可别着急上班,镇里有玉富他们。你的头等大事儿,就是踏踏实实把伤养好,我们等着你伤愈归来。”
 
赵东升在重症监护室两周后,就向医生提出了撤掉呼吸机和鼻饲管的请求,主要是因为嗓子非常疼痛,还有可以自主呼吸了,也有了吞咽的感觉。主治医生告诉他:“一般情况下,高位截瘫患者是要在重症监护室呆上六周的。你的身体功能恢复的比其他人要快很多,这是不多见的,你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赵东升听了主治医生的话,心情很是兴奋,终于盼到可以换病房了。
 
赵东升受伤后,大家没有告诉他年迈的父母亲。他由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这才告诉他的父母。两位老人家听了这个消息,先是一愣,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当得知这是真的后,就急忙从房山区赶到了北医三院。
人们常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赵东升的母亲看到儿子的状况后,心里好一阵子发紧,老人家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老人家趁着赵东升和当家的说话的功夫,扭过身去,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她脑子很乱,不由自主地想了很多事儿。她共生了六个孩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赵东升是老疙瘩。在他小的时候,他们一家和孩子的奶奶一块儿过。一家人,都是房山城关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当家的还在福利厂上班,每月工资40多块钱,一家九口人就靠这点钱生活。懂事的老疙瘩从上小学开始,每天做完作业,总是到附近的山里割草卖,把钱交到自己的手里。老疙瘩和老大都很争气,考上了大学,这成了她和全家人的骄傲。老疙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里工作,后来又当上了镇里主事儿的干部。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今儿个在医院的病床上看到了老疙瘩,他要是一辈子都不能走了,以后可怎么活?想到这里,她不住地用手抹着眼里流出的泪水。梁希红看到婆婆这样,自己的眼圈也红了,就从兜里拿出了纸巾,递给婆婆,并小声说:“妈,您别为东升担心,他会好起来的,这里有我和哥嫂他们,您就放心吧。”
躺在病床上的赵东升,好像已经感觉到母亲因他而担心,就动情地说:“妈,我没事儿,很快就会出院了。大老远的,您和我爸就别来回跑了,到时候出院了,我和希红去看您。”

那天,是赵东升的生日,良乡镇政府机关几个姑娘小伙儿来到了北医三院,给赵东升带来一千只自己用手折叠的千纸鹤,这是机关十多个年轻人自发折叠的,特意在这天派代表来看他们的好书记,他们的好兄长,盼望着赵书记早日康复。躺在病床上的赵东升用眼角的余光望着千纸鹤,立刻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这是多么珍贵的生日礼物呀。后来,他一直把这个千纸鹤带在身边,挂在病房的窗户上,出院后又带到了家里。
在赵东升住院期间,为了避免他患褥疮,他的亲人和护工昼夜呵护,每两个小时帮助赵东升翻身一次。
 
赵东升住院三周后,呼吸逐渐匀称了,咀嚼和吞咽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好转。他可以吃真正的有米粒儿的粥,有疙瘩儿的汤了。一个月后,可以正常吃东西了。
每当夜深人静,他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的伤情,虽然进入了普通病房,可自己的头还是抬不起来,胳膊腿儿也不能自主挪动,还象往常那样翻身,简直就是奢望。猛然间,他想到了那些因为颈椎受伤而高位截瘫的运动员、舞蹈演员,难道说自己也会和她们一样吗?要和轮椅相伴终生?也许不会吧?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赵东升除了要忍受肉体上的煎熬,还要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他已经感到,自己的情况不太妙。
 
突然的创伤,医院的救治,狭窄的空间,四肢的受限,环境的突变,让赵东升承受着有生以来的巨大痛苦。
尽管他千方百计不去想自己的伤情和以后的生活,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凝望着天花板发呆。
 
受伤入院以来,赵东升作了最充分的心理准备,可高位截瘫患者最初所具有的幻想、失眠、焦虑、恐惧、绝望、心理失衡,甚至轻生的念头,在他的身上也同样无法避免。
一天夜里,他勉强用眼角斜看着窗户,真想走到窗户前,推开窗户,从那里跳下去。后来,他在心里自言自语地说:“赵东升,你真是个懦夫,就这点伤,你还不活了?这不是你的性格呀?哈哈哈,你现在连行走的能力都没有,就是想自杀也没那个能力,还想跳楼?你真要跳楼了,你对得起谁?!退一步说,就是真的走不了路了,还可以用轮椅,照样可以生活。你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此时此刻,领导关怀的话语,同事关注的目光,亲人呵护的身影,医生精心治疗的情景,不断浮现在他的眼前,这些都让他的心里倍感温暖,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激励。
他坚信,自己一定会站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重塑生命音符的篇章
 
自从转入北医三院九层的普通病房,随着身体功能的逐渐恢复,赵东升想的最多的仍然是行走和上班,就连做梦,梦到的也是自己上班了。
有那么一天,梁希红和赵东升的二哥二嫂,推着他的病床,来到了病区的护士站,把病床轻轻摇起30多度,让他面对着窗户散散心,每次只能两三分钟,如果时间久了,他会疼的受不了。
 
每次来到护士站,从窗户看外面,赵东升常常贪婪地凝望着窗外,总也看不够。窗外是川流不息的四环路,在四环路上,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五颜六色的汽车,在灰色的带子上来来往往。骑车的,步行的人们,都用健壮有力的双腿向前行进。
看着眼前的情景,他仿佛已经来到了四环路,还像从前那样,或开着汽车在四环路主路上行驶,或在四环路的人行道上漫步。
 
此时此刻,他沉醉了,沉醉了,脸上挂满了笑容。入院以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心了。猛然间,他想到了,自己就在四环路,但不是在路上,而是躺在四环路旁边医院的病床上。他想,自己要是还能到四环路上走走,那该多好啊,这一天还能到来吗?
为了早日实现到四环路走走的愿望,赵东升在医生指导,在家人和护工的帮助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

到了6月中旬,赵东升被转到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这家医院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北京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技师刘建华,根据赵东升的情况,为他设计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案。刘建华告诉赵东升:“在外人眼里,高位截瘫常常被认为是瘫痪,这是误解,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就你的身体状况而言,康复训练对你身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康复训练是很苦的,只要你能坚持下来,还是有希望的,离开轮椅,下地行走,这样的典型例子不是没有。”这番话,就像一缕充满暖意的阳光,穿透了赵东升心里的阴影,让他心里亮堂多了。
俗话说得好,“久病成医”。在康复训练期间,赵东升和爱人也对康复训练知识有了很多了解,颈椎损伤可能会造成患者高位截瘫,终生残疾,很多患者因此而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需要长期有人照料。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什么公认的特效药物和偏方给予有效治疗。而康复可以最大程度改善和恢复患者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高位截瘫最佳恢复期是半年,如果不抓紧进行康复训练,错失了最佳康复时机,过了半年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从此以后,刘建华和他的学生,按照康复方案,指导赵东升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赵东升的爱人和二哥,也在医生的指导下,成了编外康复师。
那些日子,赵东升的二哥二嫂一直在医院照顾他。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就在附近租了一间小平房,每天给弟弟做饭送饭,千方百计让他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以后的日子里,赵东升在亲人的陪伴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医生安排的康复训练项目。赵东升在康复医生的指导和亲属的辅助下,主要进行了预防肢体畸形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两个项目。康复医生每天都要对赵东升的四肢进行按摩,帮助他进行伸展弯曲活动,促进了他的肌力恢复,有效预防了他的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医生下班后,赵东升的爱人和二哥,也帮助赵东升按摩,活动四肢。
 
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于赵东升来说,非常重要。康复医生对他进行了热情细致的指导,赵东升更是不畏艰难困苦,每天在完成康复医生安排的训练动作后,自己在护工和亲属的帮助下,还增加了训练时间。他从卧位逐步改为半卧位和坐位,开始由人扶助,逐渐变为自己能坐起来,并逐渐延长坐的时间。他能够独立坐稳后,就开始练习下地站立,开始由人扶着,然后他自己扶着床站立,一直到以后能够扶拐靠墙站立、扶双拐站立,最后能独自站立。他能够独自站稳后,又进行行走训练,开始由人扶着慢慢迈步,后来用康复器材练习迈步,逐渐到能够拄着拐杖行走。除此之外,他还进行了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的训练。在康复训练的时候,他使用了按摩球、握力器、站立架、平衡杠、轮椅等康复器材。

赵东升康复训练的项目有多少,难度有多大,强度有多高,时间有多长,有多么痛苦和枯燥,人们是很难想象的。每天,他只睡六七个小时,其他的时间都在进行康复训练。比如简单的握力、抬臂等动作,要重复无数遍,每次练习握力和抬臂,手指就像被什么粘住了,手指想攥起来都很难,尤其是抬臂,胳膊上就好像挂着沉重的大铁块儿。他在康复训练的时候,每个动作都要反复做两周以上。艰难、沉重、枯燥、重复的康复训练,在医生和他的妻子、二哥的鼓励和陪伴下,每天都按计划完成。
 
每当赵东升练习站立和行走的时候,他的二哥就用自制的宽板带,套在弟弟的腰上,他在弟弟的身后拉着宽板带,防止弟弟摔倒,就这样陪着他站立,陪着他行走,经常把自己这个壮汉子累的满身大汗,气喘吁吁。
 
特别是到了七八月份,赵东升光着膀子练习站立的时候,每次只能勉强站立三五分钟,浑身上下就大汗淋漓了,他的脚下总是湿乎乎的,护工每次用毛巾给他擦汗,毛巾都能拧出很多汗水来。尽管很苦很累,但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赵东升能坐轮椅的时候,他的二哥也坐上另一个轮椅,陪着他练习摇着轮椅前行。他的五哥每当周末的时候,也来到医院,也坐上轮椅,陪着弟弟练习前行。最初是50米,后来能连续前行3000多米。每当练习用轮椅行走的时候,他的二哥或五哥都要陪着他,一边摇着轮椅前行,一边鼓励着弟弟。他们还相互比赛,看谁走的远,看谁跑得快。每次练习,他的哥哥们都故意放慢了前行的速度,让弟弟走在他们的前边,还不断地鼓励着他。
 
看着弟弟的不断进步,他们都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康复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谁也不知道,赵东升的身体功能哪天才能有好转。而他的每一个成功的小动作,每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会给赵东升和他的亲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和心灵上的慰籍。
 
奇迹终于在赵东升身上出现了,6月18日,他能坐轮椅了,尽管是护工把他抱到轮椅上的;7月21日,他依靠四个人扶着,能下地站立了,尽管每次只能站立四五秒钟;8月19日,他迈出了受伤以来的第一步,尽管还走不远;8月23日,他能自己扶着平衡杠站立起来了,尽管站立的时间不能太长;9月中旬,他可以坐起来了,尽管时间很有限;9月底,他的大小便可以自己排了;10月1日,他在亲人的帮助下回到家里,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7年12月23日,是赵东升望眼欲穿,期盼已久的好日子。
这一天,他恋恋不舍地告别刘建华等医生,告别博爱医院,在亲人的陪伴下,坐上了来接他的轿车,出院回家了。
第一次上班,他摇着轮椅,在良乡镇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
出院不久,赵东升脱离了轮椅,能够独立行走了,尽管还有些步履蹒跚,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开始上班的时候,他每周上一两天班,后来每天上半天班。到了2008年5月下旬,他可以正常上班了。
2009年7月,赵东升被组织上调到房山区商务委员会工作,担任党组书记。
2014年3月,他又被组织上调到房山区残联工作,担任理事长。
赵东升出院后,康复锻炼一直没有断。他的二哥、五哥和朋友们,经常陪着他攀登海拔360多米的雾岚山,无冬历夏,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了两年多。后来,他们又陪着赵东升每天打乒乓球,一直坚持到现在。
 
赵东升每当回想起受伤住院和康复训练这段人生经历,都从心里感念区里的领导,感念朋友、同事和党校的同学们,感念为他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热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感念哥哥嫂子和爱人,感念所有关爱他的人们。他曾这样讲过:“是领导的关怀,是亲情、爱情、友情和真情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有勇气战胜恐惧、战胜病魔、战胜枯燥、战胜伤痛,在经历了一场大难之后,又重新站了起来。”
 
高歌生命底蕴的和弦
 
大凡了解赵东升的人,都知道他风趣幽默,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跑步、爬山、足球、游泳、冬泳、打球这些运动项目,他没有不喜欢的。书法、绘画和硬笔书法,他从上中学开始,就时常写写画画。自2012年以来,他把诗歌当做日记写,每天至少写一首,每年写400多首,其中有古体诗、近体诗和词。1990年,他又对楹联很是喜爱,颇有研究。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工作,还是在区商务委员会和区残联上班,他经常在休息日到单位来,写诗作词,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已经很难再改变。
2014年4月,赵东升又喜欢上了歌词的写作,这得益于时任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陈光的鼓励。
陈光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房山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职务已经晋升为调研员。他一直把推新人、出新作作为己任。他觉得,这不仅是自己工作职责所在,更是自己做人的态度。
赵东升遭遇车祸和乐观坚强的事情,他听说后,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尤其是他得知赵东升近年来每天都把写诗当作日记的时候,对赵东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一定要去残联和赵东升好好聊一聊。
时至今日,赵东升清楚地记得,那是他来到区残联工作刚刚满月的一天,陈光来到区残联找他,他们在办公室聊了很长时间。
陈光鼓励赵东升写写歌词,尤其是写写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他还给赵东升带来了著名词作家车行、瞿琮、宋青松写的歌词,让他学习,练习着写。
从那天开始,赵东升开始接触歌词写作。他毕竟有写诗作词的基础。在他看来,诗歌和歌词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有相同之处。歌词属于时间和听觉的音乐文学,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完整表达整首歌的内涵。
于是,赵东升试着写了歌词《我要成为你的骄傲》。当他联系陈光的时候,陈光正在外地出差,于是,就按照陈光的要求,用手机给他发去了短信:
“陈光大哥:您好!
上次接到您建议我写歌词赞美残疾人的时候,既激动又惭愧。激动的是我早有这方面的冲动,甚至蠢蠢欲动;惭愧的是我对残疾人了解不深,不敢轻易动笔。现在我到残联工作已超过三个月,对残疾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才勇敢地提起笔试着写几句,请大哥斧正:
也许我看不到但我能听得到
也许我听不到但我能感觉到
也许我的到来给家庭增添了烦恼
我要自信做好成为家人的骄傲
......
赵东升,2014年6月9日。”
让赵东升没有想到的是,陈光很快就回复短信,对他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陈光连夜为这首歌谱曲。他从外地回来后,马上进行了配器配乐,并找到中国著名摇滚歌手刘冲演唱和录音。
 
从此,赵东升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期,随着他的经历日渐增多,情感世界日渐丰富,思想日渐深邃,作品的抒情主体也更为丰富、广阔和深刻。充满激情的歌词,时常在他的心中跳跃着,不断奔涌而出。
 
陈光一直关注着赵东升,对他创作的歌词,不仅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还为这些歌词谱曲,帮助配器配乐,推荐给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和杨光、黑鸭子组合、纪敏佳、赵雅萱、汤非、李明阳、刘冲等十多位著名歌手分别演唱。
 
赵东升从他遭遇车祸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从来到人世间的那天开始,不仅可以享受人生的快乐、幸福、美好,还要或多或少地经历命运的坎坷、痛苦、磨难。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生命的自然规律,瞬间从健全人进入到残疾人的行列。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随时做好这种心理准备,一旦不幸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就要敢于正视和面对,乐观坚强地活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好办法。r> 有感于此,他创作了《同一片蓝天》《你就是奇迹》《你的笑容最灿烂》《要学会坚强》这些歌词,表达了他面对突遇的不幸,历经痛苦而不沉沦,遭遇磨难而能奋起的良好心态。正如那带着生命最强音的歌词:
“我们无法预知命运的改变
但我们可以扬起精神的风帆
我们无法逆转岁月的轮换
但我们可以滋润心灵的家园
......”
“意外的重伤你不能爬起
剧烈的疼痛你没有哭泣
连夜的手术考验你的毅力
漫长的期待你没有放弃
你就是奇迹 你就是奇迹
......”
这些自然朴实的歌词,表达了赵东升乐观健康的心态,启发和激励着每一位遭遇不幸的人,要乐观面对,勇敢坚强,努力创造人生的奇迹。
赵东升到残联工作以来,先后结识了在各级残联工作的优秀残疾人,其中有不少领导干部。他还关注了尼克·胡哲、张海迪、史铁生、史光柱、刘京生、张骥良这些优秀的残疾人代表人物。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我要为残疾人唱首歌》,歌词这样写道:
“虽然你听不到 但什么也没说
虽然你看不到 但一直在摸索
虽然你行动不便 但从未放弃
虽然你很不协调 但从未退缩
我要为残疾人唱首歌 唱首歌
因为你正视困难乐观生活
我要为残疾人唱首歌 唱首歌
因为你坚强意志是真正强者
......”
到残联工作后,赵东升耳闻目睹了那些紧贴残疾人的脉搏,为残疾人的幸福而不辞辛苦,特别是工作在最基层,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奉献的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密切了残疾人组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为残疾人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乌云,托起了幸福的蓝天。因此,他创作了《残联,残联》《温馨家园是我家》这两首歌颂残疾人组织的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也充满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敬意。
赵东升是一个很有强烈责任感的词作家,他用歌词呼唤着人们,呼唤人们要用善心和爱心对待身边的残疾人和其他有困难的人。《将爱传递》《同在阳光下》这两首歌曲,不仅展示出他的善根和爱憎情怀,而且给唱者和听者,开启了艺术之门和思想之门,释放出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歌词的语言亲切自然,意境深邃,充满了温馨:
“......
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将爱传递
人人将变得唇齿相依
喔 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将爱传递
世界将变得多彩美丽
.......”
这些歌词启发着人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互助,扶弱济困,包括扶残助残。要不放过身边那些微小的善事儿,真正地修心养善,形成自觉和本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和社会,努力营造善良、正义、友爱的大环境,这样,受益的不仅仅是残疾人,也包括每个社会成员和自己。
 
赵东升是个重感情、重情义、知恩图报的人。他把这些都融进到《其实幸福很简单》《想给爱人写首歌》《最痛时有你的贴心》《情的力量》《从感谢说起》《拿得起放得下》《心中的彩虹》《小雨》这些歌词中。这些歌词,表述了亲情温馨的热度,阐明了爱情责任的深度,抒发了友情真诚的厚度。还有感念中的乡情娓娓道来。人性的真诚和良知,人应当具有的阳光心态,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褒奖。他有着诗人的敏感,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极为平淡的事物上发现其美;他有一双审美的慧眼,能敏锐地从平平常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捕捉诗情画意。他善于在心中精心构思、精心雕刻、精心打磨,把心中的诗意表达出来,给人真挚新颖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他热爱生活,热爱乡土,加上自身的经历、体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歌词形成了简洁、平实、纯朴、奇崛、灵动、奔放、洒脱、动人的艺术风格。
 
这些歌词,都是他的心灵与社会存在事物相撞击而产生的美丽火花,燃亮了别人,也燃亮了自己。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赵东升的歌词思想深刻,场面开阔,感情真挚,洋溢激情,能用一人之心,表达出万众之情。赵东升曾经坦诚地说:“写诗作词,已经成为我的第二生命。音乐艺术让我的情感有所依托,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活得更有意义。我期望通过我的歌词,能够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感染和鼓舞更多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勇敢地往前走。”丰满生命高翔的翅膀房山区的残疾人工作,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曾经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
 
赵东升来到区残联赴任以后,接过前任理事长的接力棒,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并得到了领导班子成员隗福状、王秀芬、王彩云和林国华(2016年夏季病故)的支持。其中一项,就是在城乡上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推进全区残疾人文化建设,提升广大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
在这项工作开展中,区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补台,形成了合力,积极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协调和组织工作,赢得了文化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推进了城乡残疾人文化工作的全面进展。
 
两年多的时间,区残联、区文联和区作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区书法家协会陆续共同举办了以“同在阳光下”为主题的房山区残联成立20周年征文、残疾人摄影比赛、残疾人象棋比赛、残疾人书画交流、歌曲大赛等一系列残疾人文化活动,激励着广大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与此同时,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着社会文明的成果,让他们活的更加有尊严。这在房山区残疾人文化史册上,也留下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
 
陈光,这位心地善良,多才多艺的作曲家,在国内有着比较高的知名度。他一直关注着残疾人文化这些事儿,成了区残联的常客,也和赵东升成为至交。
在陈光的引荐下,赵东升结识了著名词作家车行、瞿琮、宋青松,还有著名歌手杨光、黑鸭子组合、纪敏佳、赵雅萱、汤非、李明阳、刘冲、小春他们。
赵东升和他的同事始终没有忘记,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著名词作家宋青松在陈光的陪同下,来到区残联,经过攀谈,宋青松深深地被赵东升的经历所感染。
 
时隔不久,宋青松专门给赵东升写了歌词《你给了我痛》,歌词是这样写的:
“没看到你跌倒的悲伤
只看到你站起的坚定
血还在流 脸上已是笑容
伤没愈合 已把重任担承
你给了我爱
你给了我痛
你给我心中的共鸣
让哭有泪 让笑有声
让活着有了疼痛的证明
不回忆长夜那场噩梦
笑对风云变幻的人生
经万千磨难都默不作声
有一次搀扶就热泪纵横
你给了我爱
你给了我痛
你让我真的感动
让心变软 让骨变硬
让生命有了爱的证明”
陈光很快就为歌词作曲,安排配乐配器,并推荐给李明阳演唱和录音。
《你给了我痛》这首歌,不仅仅是写给赵东升的,更是写给千千万万个在生命的旅程,遭遇命运的不幸,坚强而乐观生活的强者的。在这些强者的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赵东升和他的同事始终没有忘记,在那个热情洋溢的季节,内地著名流行歌手、邓丽君唱法传承人赵雅萱在陈光的陪同下,来到了区残联,又一起到房山区长沟镇温馨家园体验生活,她和残疾朋友们一起聊天儿,一块儿欢歌。
 
时隔不久,赵雅萱再次来到房山区,在区残联的大会议室里,她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温馨家园是我家》这首歌。这首歌唱道:
“温馨家园是我家
和谐气息温暖你我他
手语是舞蹈 眼神会说话
幸福笑脸像盛开的花
......
温馨家园是我家
亲情友爱不断升华
温馨家园我的家
梦中理想明天就到达”
这首歌是由赵东升和林国华作词,陈光作曲的。后来,赵雅萱又在温馨家园,在2016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房山区“同在阳光下”歌曲大赛演唱了这首歌。
 
一缕阳光,温暖着大地的生命;一份博爱,彰显了人间的真情;一首歌曲,绽放出温馨家园那满园的馨香!
 
赵东升和他的同事始终没有忘记,在那个充满阳光的日子里,陈光又来到区残联,大家一起商量着编辑歌曲专辑的那些事儿。从那天开始,在著名词作家车行、瞿琮、宋青松和陈光的关心指导,在杨光、黑鸭子组合、纪敏佳等著名歌手的积极参与下,区残联、区文委和北京悦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先后出版了《同一片蓝天》《同在阳光下》音乐专辑。由赵东升作词,陈光作曲的《同一片蓝天》《情的力量》《有我陪着你》《你就是奇迹》这四首歌曲,还被收录到陈光的歌曲集《乡村百姓家》。
 
2016年7月6日,北京市残疾人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举行。在这次活动中,主办单位向与会者和北京市残疾人文化组织、各区县残联赠送了《同在阳光下》音乐专辑。著名歌手小春、赵雅萱、黑鸭子组合先后登台演唱了专辑中的《同在阳光下》《温馨家园是我家》《同一片蓝天》这三首歌曲,这些歌儿,歌词优美,雅致婉约,曲风明快,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深深地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同在阳光下》这部音乐专辑,收录了24首歌曲,其中20首歌曲,是赵东升作词,陈光作曲的,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和杨光、黑鸭子组合、纪敏佳、赵雅萱、汤非、李明阳、刘冲等十多位著名歌手分别演唱。
 
这些歌曲,表达了赵东升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珍惜,对事业的忠诚,对亲人的感激,对爱情的赞美,对朋友的感念,对残疾人的关爱,对大爱的铭记。
这些歌曲,向人们展现了残疾人在不幸和困难面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精神状态;向人们展现出在温暖的阳光沐浴下,残健共融,心手相牵,将大爱传递,这人世间最美的景象。这些歌曲不是雨露,却给残疾人带来了重生的期望;不是泉水,却给残疾人带来了生命的甜美。
这些歌曲的内涵和思想,已经超越了作者本身和残疾人这个群体,站在了人与时代,人与社会进步的高度,传播着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道主义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强烈的熏染力,深刻的思想内蕴。
 
2016年11月8日,来自全区24个街道、乡镇的80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就像过节那样,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来到窦店镇民族文化宫,他们的脸上绽放着兴奋和快乐的笑容。
这天,房山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区文化委员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区残联等部门,在这里举办“同在阳光下”歌曲大赛。
本次大赛的演唱形式包括大合唱、小合唱、独唱、歌伴舞等。参赛代表队先后演唱了《有我陪着你》《同一片蓝天》《你的笑容最灿烂》等十多首歌颂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群体的歌曲。这些歌曲大部分选自《同在阳光下》音乐专辑,专辑里的歌曲早已经在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中广泛传唱。
参加大赛演唱的,既有300多名各类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还有著名歌手赵雅萱和房山区海逸合唱团的歌唱家们。
歌曲大赛,从构思、编排、布景、灯光、音响、演唱都具有专业水准的歌曲大赛,深深地感染了现场所有的观众。当决赛结束后,著名歌手赵雅萱登台发言后,即兴演唱了《温馨家园是我家》这首歌曲,把大赛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歌曲大赛虽然结束了,但《同一片蓝天》《同在阳光下》音乐专辑那些节奏明朗、欢快的歌曲,已经绽放出生命的光芒,点燃了听者灵魂的火焰,又带着火热的情怀,在大地回响。这是动听的生命之歌,这是温暖的阳光之曲。
 
赵东升曾经是一个健全人,还是一方大员,按照他的生活轨迹,可能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然而,他却经历了人生巨大的不幸和命运的转折。
在这场人生涅槃之后,他超脱了生死,蜕变成为行空万里,展翅高歌的鲲鹏。
他是一个伟大的歌者,不仅为残疾人而歌,为残疾人工作者而歌,为善良的好人而歌,更为那些遭遇命运不幸的人而歌,激励着他们鼓起生命的风帆,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战。
他是一个虔诚的布道者,通过歌词,传递着大恩大德和大善,把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练到他不朽的歌词中,给人正能量的引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赵东升传奇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因为赵东升还要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继续谱写,谱写崭新的生命乐章。
2017年1月20日于幸福艺居
 
(此文发表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2月号)
 
作者简介:
刘维嘉,笔名运河雄鹰。河北省采风学会北京分会会长、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副会长、中仓文学社副社长、采风网驻北京通联站站长。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北京作家协会、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
上海文艺网、江山文学网、《千高原》签约作家。《大众生活报》《北青社区报》《通州时讯》专栏作家。国际时报特约记者。
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散文家》《北京作家》《散文百家》《当代人》《中国作家网》《凤凰网》等200多家报刊网站。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等20多部文集。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等30多个奖项。
著有散文集《永年花糕》《运河畔抒怀》《水墨隘江村》,分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运河书库和浩然文学纪念馆永久收藏
《北京日报》、首都之窗、凤凰网等百家媒体曾对他实时宣传报道。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