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相关媒体报道了云南红河州金平县走私冻肉制品被老百姓盗挖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打私部门每次将无害化处理的走私冻肉填埋之后,当地百姓就蜂拥而上,将冻肉挖走并流入市场。画面中,腐烂发黑的鸡爪、鸡翅和牛肉掺在垃圾中,腐臭的冻肉上滋生了蝇蛆。画面显示,当地村民挖掘走私冻肉的行动堪称专业。上百人涌入现场,却忙而不乱,每个人都有分工,若非长期磨合、协作,不可能会形成如此堪比流水线的作业程序。两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看到这画面真让人无语了。被埋的废弃冻肉,都已被混入烧碱,浇了混凝土了,警察守到混凝土凝固了后才撤,就这样还有人要去挖,真是让人“服”了。不知这些村民有没有想过,今天你将这些腐败变质的冻肉伪装成合格品卖给别人,那么,改天别人是不是也会把其他的变质品用类似的手段卖给你?所以,对这种平庸之恶绝不能容忍,容忍只会导致“易粪而食”的后果出现。食品安全是构建社会信任的重要一步,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市场难免鱼龙混杂,我们不能靠人性的善良为市场行为进行兜底,需要严格的市场监管来把关。
但是,当地的市场监管又是怎样的呢?只能说形同虚设。不法分子收购被填埋的冻肉,肯定不是自己食用,一定会重新消毒、清洗、上色、加工,然后通过地下渠道上市,流入市民餐桌。但这种生意竟然持续很久,只能反证市场监管出了问题。而且,报道中说到,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每次几十上百吨”,“在当地,三家村垃圾填埋场盗挖销售走私冻肉的事,几乎人人皆知”。都人人皆知了,有关部门还不知道?都成公开的秘密了,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没收走私物品——掩埋——开挖——销售,可当地政府在干什么?为什么还在同一个地方挖了再埋?知道会被挖出,却仍然这样掩埋,就不仅仅是村民的问题了。凡事不能永远都靠媒体来曝光督促,这是懒政、不作为。
还有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换种处理方式以杜绝这种现象?为什么如今数量庞大的走私冻肉在被查获后,政府销毁方式只能选择单纯的掩埋?这样不仅是对物质的浪费,更是对环境的污染,冻肉腐烂后会产生污染物和细菌。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可不可以选择可重复利用方式?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走私肉事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疫病感染或在走私过程中因冷链不稳定而导致变质的走私肉,这类应定位为食品安全事件;另一类进入中国后没有质量安全问题,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应定位为破坏市场秩序行为。他的意见是对走私冻肉宜疏不宜堵。
所以,对后面这一类罚没的非法走私食品,是否可以经食品监管部门化验检查为合格品后采取拍卖方式处理,拍卖所得款项上交国库?已有些变质不合格的冻肉,制成猫粮狗粮或当做肥料?这是不是更好?
民以食为天,此事必须进一步追查下去,两年多了,有多少走私冻肉被挖起来?这些肉又被销售到了哪里?是谁长期在此组织挖掘和收购?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对盗挖的团伙、失职的监管部门应当如何追责?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打消公众心中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