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绍兴头条 ☉ “警钟日”,这段历史不该忘记!

“警钟日”,这段历史不该忘记!

2018-04-21 17:4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460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4月19日下午3时整,防空警报如期拉响。伴随着鸣36秒、停24秒、反复3次的预先警报和鸣6秒、停6秒、反复15次的空袭警报以及长鸣3分钟的解除警报,人们的思绪仿佛跟随这响彻石城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走了一遭。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新昌人民受苦受难的历史我们无法忘记。46架飞机,141枚炸弹,10余次的轰炸,..

4月19日下午3时整,防空警报如期拉响。伴随着鸣36秒、停24秒、反复3次的预先警报和鸣6秒、停6秒、反复15次的空袭警报以及长鸣3分钟的解除警报,人们的思绪仿佛跟随这响彻石城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走了一遭。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新昌人民受苦受难的历史我们无法忘记。46架飞机,141枚炸弹,10余次的轰炸,新昌县城仅剩一角,惨烈的场景烙印在新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军在新昌窜犯的七天时间里,全县一场浩劫;在侵占县城的三年里,罪行罄竹难书。

  为防日机空袭,当时于挂榜岩头设立防空警报台,悬挂铜钟一口,一闻日机来犯,即敲响警钟,挂榜岩由此改为警钟山。时至今日,警钟山依然在那里,成为新昌人民蒙受历史屈辱的见证者。警钟亭修缮一新,记录着“忆昔山河碎国难深多少冤魂难瞑目”“千秋业万世基雄心不懈振中华”。而那一口铜钟,时刻提醒着我们,警钟长鸣,自强不息。

  2003年4月10日,新昌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酿成“新昌剩只角”大惨案的“4月19日”确定为新昌“警钟日”,进行试鸣防空警报等活动,警钟山也因此成为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今年已是第16个“警钟日”,全县上下开展的各种爱国爱家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依然在继续,各个群体的新昌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历史,牢记使命。

  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县“夕阳红”讲师团副团长陈伯和更能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的他,时常去给全县各个阶层讲课,希望更多人能牢记“历史为鉴、居安思危”的道理。4月16日晚,陈伯和受南明街道邀请,在“警钟日”来临之前为街道干部们上了一堂“勿忘历史警钟长鸣”主题课。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新昌的历史故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形势。陈伯和表示,要牢记自己的祖国家乡遭受日军侵略的屈辱历史,今年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新昌建设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总体部署,围绕“美丽新昌”建设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为引领,全力打造先进产业引领区、全域旅游体验区、创新发展示范区。

  昨日上午9时30分,城东小学和往常一样举行了国旗下讲话仪式。有所不同的是,当天讲话的主题是“警钟长鸣开创未来”。看着主席台上老师深情的演讲,六(5)班的学生俞甜感触颇深。作为学校大队委成员的她,去年跟随大队辅导员胡春丽老师一同前往警钟山,参加了警钟日主题教育活动。身穿校服、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坐在警钟亭纪念碑前,听胡老师讲述了日军侵略新昌时的累累罪行。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史实,让俞甜的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强大付出应有的贡献。祖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对我们的国家满怀信心和希望。”

  对于曾就读于实验中学的90后陈浩来说,警钟日的印象或许更加深刻。第一个警钟日时,正在教室里学习的陈浩和其他同学一样,对突然拉响的警报声十分好奇。由于阿姨家就在警钟山附近,陈浩便借机去警钟山上“一探究竟”。警钟亭中的警钟山碑记述了侵华日军轰炸新昌城乡、窜犯和侵占新昌县城的罪恶历史,以及警钟山名的由来和建碑意义。这些片段在当时陈浩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爱国爱家的种子。此后的学习生涯中,陈浩时常和同学一起登上警钟山,站在山顶俯瞰县城,感受着家乡的美好。大学毕业后,他便一门心思回到家乡,如今已是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听到耳畔再一次响起的警报声,陈浩说:“走过那一段黑暗的岁月,如今我们的国家很好,我们的家乡很美,我愿意一直在这里,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这段历史,你不该忘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后,大举南侵,进犯浙江,轰炸城乡。为防日机空袭,当时于桂榜岩头设立防空警报台,悬挂铜钟一口,一闻日机来犯,即敲钟报警。警钟一响,全城老百姓纷纷携带警报袋(一种自制的布袋,用来装干粮、日用品),出城躲避,四处逃难,呼称“逃警报”。桂榜岩由此改为警钟山。

  随着岁月的流逝,新昌人民那段受辱的历史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为了不忘历史,居安思危,激发全县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县关工委和史志办建议下,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4月10日作出决定:规定4月19日为新昌“警钟日”,进行试鸣防空警报等活动,并在警钟山上修复了警钟亭,亭内顶端悬挂铜钟一口,建立警钟山碑。后来,警钟亭和警钟山碑被省市命名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19”警钟日由此成为新昌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载体。

  警钟山碑记

  警钟山,原名挂榜岩,登临可瞰全城。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沪杭相继陷落,新昌岌岌可危。

  一九四〇年一月至次年五月,日机四十五架次轮番轰炸新昌。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九日、五月十九日两次狂轰县城,最为惨烈:商业中心、机关团体、文化设施、市街民居,几被焚尽,火光烛天。繁华地段倾刻成废墟,县城只剩一角,景象惨不忍睹。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日军二万余人分三路窜经县域,沿途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同年七月十四日,县城沦陷。日军复于西山、曹州、竹岸、沙溪等地设据点驻军,到处扫荡肆虐,长达三年。据不完全统计,无辜百姓被杀八百余人,伤五百余人,毁房一万六千余间,拉夫二万余人,万余难民流离失所,财产损失更难计数。日军罪行,罄竹难书;往事历历,血泪斑斑!而今国运昌隆,民康物阜。全县人民,理当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故于山顶建亭立碑,以昭来兹,毋忘国难,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