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门户网 ☉ 社会视角 ☉ 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专题研讨

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专题研讨

2018-04-14 09:49    来源:中国公益在线    作者:未知    阅读:783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中国公益在线北京讯(公益记者 王莉 杜海义)4月9日下午,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即“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十多位文艺理论评论专家围绕摄影微评、网络影视和网络文学等热点展开了专题研讨,并与120位高校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工作。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是落实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与“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的创新举措。

此次论坛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主办,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承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延平等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彭文祥主持会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摄协主席、一级作家索久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资源部主任吴砚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博导贾秀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李胜利,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讲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专家评议员朱传欣,晋江文学城创始人、站长和公司总裁黄艳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副教授、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邵燕君,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凤兰等评论家出席并深入研讨。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光明网、央广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文艺网等十多家报刊网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致辞中,庞井君说,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活跃,但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之一的文艺评论亟待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央提出大力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是旨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构建新时代文艺发展大格局。中国文联这个人民团体在行业建设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打造“中国文艺评论”的组织架构,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月刊、中国文艺评论网以及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建立了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他分析了中国文艺评论为什么要进校园。中国文艺评论的主体、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理事到主席团成员的主要构成是高校科研人员。举办文艺评论进校园活动,是一次新尝试、一个新起点,力求为中国文艺评论寻找更有生机和活力的结合点,包括四个关键词:理论——加强和理论研究部门合作,青春——高校的活力体现了创新的力量,时代——把握时代脉络、把握时代精神,网络——把握网络带来的变革与高科技发展,推进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刘延平表示,近年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学术论坛、佳作推优、研修培训等。新策划的文艺评论进校园活动很有意义,是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有益实践,具有多方面的辐射、促进和引领、带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艺术教育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办学特色,这次活动承办方艺术学部于2013年组建,包括戏剧影视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具有艺术学的本科、硕士、博士,近年来学部高度关注网络文艺创作和批评,将网络文艺作为教学科研建设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传统艺术形式和新兴艺术形式融合与发展。相信此次论坛必将促进同学们置身网络文艺创作和批评前沿,积极思考、勤于写作,加入到网络文艺评论的时代大潮。

此次论坛,十多位评论专家分别围绕“随手拍如何进阶为摄影艺术”“网络影视热点透析”“学界业界对谈网络文学的引渡”“直播时代的文艺志愿服务”等议题,展开对谈讨论,并与现场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的约120位青年学子进行了热烈互动。

索久林谈到数字和网络时代产生了数字网络病:快餐式的摄影使人们来不及在创作上做更多的艺术思考,审美的认知和表达缺位,立意和创意缺失,要树立审美意识,不是研究拍什么了而是研究拍成什么了。

庞井君以“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活动为例,呼吁推进摄影创作与评论、文字与图像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把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当中点评式的、三言两语、画龙点睛的评论和新时代图像结合,在网络时代生发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吴砚华分析了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同与不同、不通与通,认为摄影发展与技术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并未减弱摄影的艺术性。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特质具有相同性,同样要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彭文祥鼓励年轻学生借助中国文艺评论网与微信号等评论平台,表达青年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性体验,让新兴话语与传统话语碰撞和对话。

李胜利坦陈了面对网络大海时的恐慌感和迷失感,东西太多了,看不过来,迫切需要文艺评论家协会、杂志和新媒体把好东西捡出来,需要从文化和价值观的批评深入到对具体作品艺术创作表达的评论,推进网络文艺发展、树起中国文艺旗帜。

贾秀清提交了书面发言,她认为网络动画的内容与画风趋向全年龄化,但是生产模式化、供给侧奶嘴化的倾向与评论主阵地的缺乏,亟待重视。

朱传欣阐述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和网络剧、网络电影作为网络文艺阵营的重要成员,成为拉动互联网流量的三驾马车,发展体现了从电视到网络、从节目到内容、从作品到产品的趋势。

黄艳明分析了网络文学从自由阶段、纸媒阶段再到VIP收费时代及手机时代的进程,阐述了文艺与市场的博弈以及网络文学IP热潮现象,提出要对抗碎片化市场选择,以创意迎接人工智能写作与数据库写作挑战。

邵燕君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能够反哺世界的,不仅是更大生产规模、更专业的类型小说,不仅是负载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中国故事,更是携带先进媒介能量的原创性生产机制,从而促进文学生产从印刷时代迈向网络时代的文明进程。

赵凤兰结合她多年拍摄艺术家深入基层和自己入选文艺评论家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的两方面艺术实践,图文“直播”文艺评论家志愿服务的创新特色,直观展示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朴质品格。活动主办方表示,进校园活动旨在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拓展文艺评论空间、引领青年文艺学子、滋养青春艺评力量、催生优质评论作品。据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将总结首场论坛的经验,深入进校园,用微影评、微视频评论、网络文艺解读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评论方式,运用新媒体鲜活生动的展示形式,吸引青年力量加入到文艺评论的时代潮流。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